绿色化学课件-第三章

绿色化学课件-第三章

ID:36806971

大小:189.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5-10

绿色化学课件-第三章_第1页
绿色化学课件-第三章_第2页
绿色化学课件-第三章_第3页
绿色化学课件-第三章_第4页
绿色化学课件-第三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化学课件-第三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注重功效和环境无害的绿色化学产品第一节绿色化学产品及其评估原则一.什么是绿色化学产品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的化学产品称为绿色化学产品。绿色化学产品的两个特征:1、产品本身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包括不会对野生生物、有益昆虫或植物造成损害;2、当产品被使用后,应能再循环或易于在环境中降解为无害物质。二、如何评估化学产品或化学过程对人类健康 和环境的影响1、对人体的毒性化学品对生命机体造成的生物化学影响,称为毒性。(1)致毒途径有三种◎接触致毒皮肤接触、嘴接触、呼吸系统接触◎生物吸收致毒生物吸收是指生命系统内对有毒化学品吸收的能力及在生命系统内的分布。◎物质的固有毒性致毒物质的固有

2、毒性是指有毒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改变的性质,通常由分子的部分结构引起,这部分结构称为“毒性载体”。有些物质没有直接的毒性,但由于其分子的特殊结构,能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有毒的物质,这种结构称为“产毒结构”。一种物质毒性的程度与接触程度、生物吸收性和它引发的生理学过程在生命体内的重要性有关。其过程可表示如下:(2)评估毒性大小的三个指标◎毒性作用的效力例:化合物X和Y除了能引起眼睛失明外没有其它的毒性,其中X使人完全失明的含量是10ppb,而Y的含量是1×106ppb。绿色化学的评估:X和Y的毒性作用一样——引起人的眼睛失明,但X的效力比Y大十万倍,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评估,Y比X更可取

3、。◎毒性的作用点例:化合物X和Y对人体都有毒性,最终造成毒性危害的浓度均为100ppm,但X只有催泪作用,而Y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绿色化学的评估:X和Y的毒性效力是一样的,但二者的作用点不同。显然,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比起催泪作用来要严重得多,因此,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评估X比Y更可取。◎毒性的可消除性例:化合物X和Y仅对人体有毒性。当人体接触到10ppm或更多的X或Y时,均会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但将X移开或人体接触的水平低于10ppm时呼吸困难的症状就会消失,而将Y移开或人体接触的水平低于10ppm时呼吸困难的症状仍旧存在。绿色化学的评估:二者的毒性效力和作用点都相同,但X的毒

4、性作用是可消除的,而Y的毒性作用是不可消除的,故X比Y更可取。2、对野生生物的毒性野生生物物种繁多,不可能对所有的物种进行评估。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建立毒性测试数据库◎利用构效关系外推◎利用现有毒性测试数据外推。需要注意的问题:某化合物对物种甲是有益的,而对物种乙却是有害的。如水中磷酸盐对藻类有益,对鱼类有害。3、对环境的影响◎对局部环境的影响如氮氧化物排放→酸雨→植物、鱼类死亡。汽车尾气排放→光化学烟雾→使人生病。◎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健康。氟氯烃排放→臭氧层空洞→紫外线照射增加→皮肤癌等。全面评价一个化合物时,必

5、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设计绿色化学产品的方法和一般原则一、三种设计方法1、如果已知某一反应是毒性产生的必要条件,在确保分子的作用与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结构使这个反应不发生,从而避免或降低该化学品的毒性。例如:有机腈化合物在生物体系中由于能发生如下反应而产生毒性R—CH2—CN→“R—CH2•”+“•CN”如果在α-位上引入取代基,如甲基,则释放氰基的反应就被抑制,该物质就几乎是无毒的。2、对于毒性机理不明确的情况,可以根据官能团与毒性间的一般关系,除去或不引入与毒性有关的官能团来降低毒性。3、设法降低生物利用率。无论一个化合物本身有多大毒性,只有它进入人体到达毒性发生作

6、用的目标器官时才能起到毒害作用。因此化学家可以通过分子设计来改变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降低人体器官对它的吸收程度。例如化合物在水相和脂相之间的分配比例logP是决定其进入生物体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结构可以调控logP的大小,使分子具有较小的穿透表皮的能力,不能表现出原有的毒性。二、一般设计原则(一)“外部”效应原则通过分子设计,改善分子在环境中的分布、人和其他生物机体对它的吸收性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有害生物效应。1、与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有关的性质◎挥发性(密度,熔点)◎水溶性◎残留性/生物降解性◎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毒性)物质的可能性◎转化为无生物活性(毒性

7、)物质的可能性2、与机体吸收有关的性质◎挥发性◎油溶性◎分子大小◎降解性质3、对人、动物和水生生物吸收途径的考虑◎皮肤吸收/眼睛吸收◎肺吸收◎消化道吸收◎呼吸系统吸收或其它特定生物的吸收途径生物聚集和生物放大(化学物质随食物链向上一级进展,在组织中浓度增大),见下图农药DDT在环境中的迁移和生物放大作用4、消除或减少杂质在产物制备过程中:◎是否会产生不同类别的杂质◎是否会产生有毒或更毒的同系物◎是否会产生有毒或更毒的异构体受污染的大马哈鱼将对所有生物构成威胁每年夏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