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一课时课件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一课时课件

ID:36827170

大小:5.2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10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一课时课件_第1页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一课时课件_第2页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一课时课件_第3页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一课时课件_第4页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一课时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一课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大林式斯模课程标准: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第一篇了解时代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一个的迷雾:斯大林模式的神圣化⑴国际形势:⑵经济形势:⑶政治形势:⑷个人因素: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苏联成立;斯大林巩固领导地位,缺乏民主传统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一、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背景农业全盘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一条的发展道路:独特1、社会主

2、义工业化2、农业全盘集体化1936年新宪法颁布——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3、形成标志二、斯大林模式的建立途径A、定义: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B、特点: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文化上高度划一。【拓展】什么是斯大林模式?问题:苏联工业化与西方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西方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独特一条的发展道路:1928年初步方案最佳方案实际完成数煤(万吨)3550680075006440石油(万吨)1160190022002140(接近完成)生铁(万吨)3388001000616钢(万

3、吨)4308301040592棉织品(亿米)26.78576226.94苏联一五计划几项重要指标完成情况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五年计划海报斯大林上台了,他下令让农民都加入到集体农庄里,在那里,所有的东西都不再属于自己,犁、耙、拖拉机、甚至是牛、羊、猪,所有能够带走的,都被没收了,农民共同劳动,政府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压低农产品的价格,粮食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让农民没有了往日劳动的热情。尽管老伊万一万个不愿意,可是大势所趋,他也毫无办法!他的两个儿

4、子又都失业了。三、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主要表现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调节手段:。管理手段:。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体制的实验(斯大林模式)悲壮一场的实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探索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

5、(平均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体化、农业税很重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工资制(平均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项目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调拨、计划供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管理方法、手段特点项目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指令计划单一的公有制第二篇评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6、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理想与现实的对话那是个膜拜的年代那是个期待的年代那也是个饥饿的年代那是个强国的年代那也是个畸形的年代判断某项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历史功绩)1、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30年代当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经济危机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

7、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的教训(弊端和消极作用)1、从长远看,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使经济失去活力;(经济)2、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个人专断作风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政治)3、过于单一的文化模式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4、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