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__伊索寓言

苏教版__伊索寓言

ID:36834187

大小:29.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苏教版__伊索寓言_第1页
苏教版__伊索寓言_第2页
苏教版__伊索寓言_第3页
苏教版__伊索寓言_第4页
苏教版__伊索寓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__伊索寓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12.伊索寓言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3、通过三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编寓言故事。4、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二、教学重、难点: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寓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把握文本的能力。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开火车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

2、、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寓意。3.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动物编写寓言。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不知这些故事听过吗?(课件出示)《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哪吒闹海》《嫦娥奔月》《完璧归赵》《破釜沉舟》1、老师有个小要求,能不能把这几个故事分一下类啊?2、预设:《狼和小

3、羊》《狐狸和乌鸦》为寓言故事《哪吒闹海》《嫦娥奔月》为神话故事;《完璧归赵》《破釜沉舟》为历史故事。小结过渡:讲得真不错,这些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故事,其中《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一类的寓言故事更能够给我们以生活的启迪,今天我们再学习三首故事,它们都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详的篇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走进《伊索寓言》。(学生读题)教师板书(边板书边强调:写字要注意停顿,“伊”字要注意别写歪了,“索”要注意第一横要长一点,“言”要注意三横之间的变化),学生书空(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4、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规律: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朗读课文。(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篇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出示要求:(其余学生思考寓言这三首寓言有什么共同点)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错、读破的词语或句子。(3)集体交流三首寓言的共同点:最后一句话都是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引导:这才是故事虽小,道理却大啊!同时板书:小故事、大道理。板书后强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过渡:那伊索寓言又是如何通过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故事吧。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

5、悟,重点突破(三)精读〈〈狐狸和葡萄〉〉,体会寓意(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2)指名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句谈体会。A、狐狸想吃葡萄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够)B、“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课文用了一个词——(无望)C、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D、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事实真的如此吗?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现在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出示寓意:现在请结合

6、课文内容谈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狐狸这样的人?举例说说。(5)再读寓意。(拿起书,让我们齐声把最后一句话送给这只狐狸和像它这样的人)(6)、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这首寓言的过程吧:首先——朗读课文,概括内容。(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其次——结合词句谈体会。第三、结合内容谈对寓意理解(7)、布置作业:把《狐狸和葡萄》讲给你认识的人,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后两首寓言。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寓言,体会寓意1、回忆学习方法上节课我们是按照三步走的方法学习了《狐狸和葡萄》这首寓言的。还记得那三步吗?(首先—

7、—朗读课文,概括内容。(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其次——结合词句谈体会。第三、结合内容谈对寓意的理解)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既然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方法,现在我们按照这个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两首寓言吧!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请两个小组分别和大家交流学习两个寓言故事。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可相机引导、补充:(1)、《牧童和狼》A、“一贯说谎的人”是指谁?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B、体会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C、总结:然而,不管牧童怎么叫喊,就是没有人来帮忙。因为——

8、(学生再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