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

ID:36855036

大小:27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0

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读懂古典诗词古诗鉴赏初步考试答题中常见的问题1、联想不丰,意象不明,主题不清。2、积淀不够,语句不解,手法不懂。3、不知要点,答非所问,语言不准。“读懂”的要求与方法三项要求1、理解意象(特定含义、情感关键词)2、理解意境(把文字还原为画面)3、理解主题(特别关注末两句)八个方法1、关注题目(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2、关注首尾句(联)(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4、关注意象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7、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经历、思想、

2、风格)8、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分步尝试××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诗歌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提示1:答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在什么时候有一个怎样的人在干什么。提示2:有一个人独对孤灯彻夜未眠,月落星稀天将明的时候,她披上衣服走到门前张望的情景。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她“披衣更向门前望”呢?提示3:为什么不早不迟偏偏在天将明时才去望呢?提示4:为什么她听到鹊喜声就想到门前去望呢?意象的含义意象前后的关键词表情或表意提示5:给诗歌补上题

3、目,并完整地说说本诗的主要内容。闺情因题测诗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引导1: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关注了题目中的哪个词?“寄”是什么意思?“寒食”是什么意思?引导2:根据这个诗题,试推测诗歌的内容及其感情基调。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引导3:试结合诗题对本诗表达情感的特点进行赏析。诗眼→感情基调→抒情方式抓住关键词语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4、故园情。问题1:以题材划分,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一类?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迁谪失意诗羁旅行役诗问题2:请根据你发现的关键词语,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并说说你的分析依据。问题3: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试分析两诗在意象选择上的差异。悲痛而急切盼归天涯漂泊思故乡雁柳阅读技巧小结1、关注题目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秋”与“暝”在古人的笔下往往流淌着悲愁,如

5、“万里悲秋常作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山居”那欲隐而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2、关注首尾句(联)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是对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和延展,月是秋之月,月半轮喻人之别,秋半轮指秋未深,月与秋给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寒意。尾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是对主题的点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亲人,因别而思,思而不见更显其情深意切。3、关注表情、

6、表意的关键词古诗词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情藏之于景因而含蓄,但作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景的一角撩起,让情显出山形水貌。如李煜的《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着一“寒”字,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古诗词最讲究的是炼字,“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是炼字的最高境界,而“奇、险、新、色”皆因诗文炼出了情、炼出了意,字淡而味浓、文浅而情深。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懒”表慵懒哀怨,“弄”表心绪不宁,“迟”表迟缓惆怅。4、关注意象意象即

7、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解或易于误解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如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

8、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时,骤观题目即知本诗写的是离别之思,但细看诗文却又似云遮雾盖,难明其意。于是命题者在诗后题前附加两点注释:①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②取次:任意,随便。注释②直言“取次”之意,使原本隐晦的诗意顿然明白晓畅;而注释①则如萤般轻掠过全诗的每一个字,使每一处暗喻都影影绰绰地明出情意,我们终于因注而释了:原来“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溢着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人至深。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