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

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

ID:36857248

大小:306.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_第1页
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_第2页
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1卷(增)内江师范学院学报S1.21(2006)JOURNALOFNEIIIANGTEACHERSCOLLEGE(2006)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肖竞弛,谢谋丽,廖勇(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系,四川内江641112)摘要:唐宋的科举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对当今我国公务员的选拔录用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即在加强“考试”这一中心环节的前提下,对考试内容的丰富和考试程序的进一步的完备,并建立起防预性的监察、惩罚体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关键字:唐宋科举制度;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06)S

2、1-0133-03唐宋科举制度丰富了考试内容的同时,确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考试录用程序,建立起了严格的管理体制,使“考试”在人才选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国要构建面向现代化的公务员选拔制度,除了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外,唐宋科举制度中的许多的积极因素也颇具现实意义。一、唐宋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中央政府的选官制度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到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所谓科举,从字面上看就是分科取士,而准确的讲就是以“投碟自进”为主要特征,以试艺优劣作为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选官制度。「日唐宋科举制度的特征:第一,内容丰富。内容的丰富主要体现在

3、科目的丰富上、科目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常年按制度举行的科目,“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明法,有进士,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幻制科是由皇帝特别召集一些官员和知名人士举行的考试,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科目,这是朝廷网络人才的一种办法,但是往往不被人们敬重,认为是非正途出身,逐渐衰落以致没有多大的意义。如宋代的制科远不如唐代之盛,在宋王朝统治的321年中制科御试仅有22次,被录用的不过41人而己。[8]第二,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考试程序。唐宋科举分为乡试、会试(亦称省试)、殿试三级。乡试,科举考试的第一阶段,由州县保送士子至本州考试

4、,考官通常为通判,军、监等地则由参军录事主持;于秋季在州县先考(秋试),及格者称“贡士”,其名单及试卷,须于秋季送至礼部。省试,科举考试的第二阶段,各州县贡士由州政府于秋季送至京师,由礼部于春季考选,这场由礼部主持的考试称“省试”,多由皇帝临时差遣六部尚书或翰林学士担任主考官,及格者称“进士”。殿试,科举考试的最后阶段,先是开宝五年(972),宋太祖进一步矫正科场拘私舞弊,乃实行“殿试”,即由天子亲自策试,或另派大员在殿廷复试各科进士。第三,建立了锉选制度。即科举考试及格的人,要出仕任官,一般都必须经过吏部或兵部的锉试,也就是说锉选是大多数人进入官僚队伍的必经之路[’]。考“官”考试的内容为“

5、身言书判”。身,取其体貌丰伟,形象端庄;言,取其言辞辩正,要能说会道;书,取其楷法遒美,要书写规范:判,取其文理优长,要文章合于逻辑推理。四者都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全面考核人才。考“官”所考的“身言书判”偏于对政事。到晚唐年,考“官”其原来考政事,考吏能之初衷早己丧失,考“官”与考“士”便不存在区别。到宋时,考“官”就被废除,应科举考试者只要榜上有名,就走马上任,出京做官,这对于封建社会热衷于功名的士大夫来说,科举制度就显得更为重要“,,但却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如“冗官”现象的出现官吏的腐败等。可见加强考“官”这堵“防火墙”的重要性。第四,建立了一套监督和惩罚的体制。为了避免考

6、生一试二州的现象,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诏定各州试场安排在八月一日,从此科举有了全国统一考试的时间。同时对考场作了相应的规定,建立了锁院制度,即在收稿日期:2006-03-22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05NSD-046)作者简介:肖竞弛(1983-),女,四川遂宁人;谢谋丽(1983-),女,贵州遵义人:廖勇(1985-),男,四川资中人,均为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系2003级学生。.134.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l卷(增)1考试期间,考官、考生与外界隔离,和家人也不能见面。考生进入考场时,必须自带水、炭、餐具等。考场内部用荆席围隔,考生坐在围栏里答题。对考生,为了防止

7、应考者夹带,历代都有搜查制度,不仅要查看衣物,而且还要搜身,有时头发都要打开来看,衣服也要解下,连耳鼻口腔都要查遍。对考卷,则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真宗景德四年颁布《亲试进士条例》),即为了防止阅卷考官看到名字而拘情,采用糊名办法,类似现在的密封;为了防止考官认得笔迹,又订出誊录制度,将应考人所做的文章差人抄写一遍,然后送阅卷考官;为了防止考官阅卷马虎,又有磨堪试卷的办法,即将考官看过的卷子,另外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