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课件2

《窦娥冤》课件2

ID:36877221

大小:374.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10

《窦娥冤》课件2_第1页
《窦娥冤》课件2_第2页
《窦娥冤》课件2_第3页
《窦娥冤》课件2_第4页
《窦娥冤》课件2_第5页
资源描述:

《《窦娥冤》课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汉卿窦娥冤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1、宋元南戏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

2、情需要而定。剧本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色皆为配角。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2、元代杂剧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称。元杂剧虽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用一套曲。除四折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楔[xiē]子。所谓楔子,即填补的意思,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

3、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末旦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元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净,花脸,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角色。杂,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

4、(老年妇女)、洁郎(和尚)等。3、明清传奇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特点有: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集曲的广泛使用;曲律更为严格;脚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南洪北孔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4、清代花部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

5、(由弋阳腔衍变而来);梆子腔(即秦腔,最早形成于山陕一带);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戏曲声腔);柳子腔(起源于山东。柳子,即小调或小曲之意)。花部诸腔戏的兴起,与其所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有关。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

6、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

7、的结局。本文选的是前三折,其中第三折是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的部分。试概括楔子及前三折的故事情节。1、楔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2、第一折: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3、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4、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指天斥地。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决别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