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2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2

ID:36904613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8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2_第1页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2_第2页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2_第3页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2_第4页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二)时间:25分钟 满分:37分1.(25分)(2018·烟台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前工业化时期(15~18世纪),英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有两大最突出的现象,即乡村工业的广泛兴起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发生。以毛纺织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横向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的互动,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城市对乡村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到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遍布广大农村地区,加快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据《前工业化时期英国

2、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毅然深入偏远落后的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他们开展艰苦细致的扫盲工作,倡导革除陋俗,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建立生产、销售、信用等合作社,努力构建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全面抗战爆发后,运动被迫中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苏维埃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兴办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有计划的发展商品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粉碎了敌

3、人的经济封锁。——据《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并对两者分别加以简要评价。(15分)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拓展;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小农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大农业;自耕农大量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产生;乡村工业发展,经济结构变迁;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2)特点:工农民主政权主

4、导;根本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为核心;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评价:乡村建设运动: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是对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未实现对农村的彻底改造。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粉碎了敌人经济封锁,巩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即乡村工业的广泛兴起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发生”“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的互动,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城市对乡村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遍布广大农村地区”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5、2)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苏维埃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对于乡村建设运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些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他们开展艰苦细致的扫盲工作,倡导革除陋俗,引进推广农业技术”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对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

6、(12分)(2018·潍坊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华侨发展简史时期概况相关事例从唐代到南宋(618~1270年)早期中国人出洋,多被称为“唐人”这个时期的华侨大多居住在今天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人数大约为10万多人。;南宋末年,战乱不止,华南人民为躲避战乱逃亡海外。从元代至清代中叶(1271~1839年)华侨出国开始大量增加,东自日本、朝鲜,西至印度东部、北起缅甸,南迄印度尼西亚,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100万以上。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大批华侨开发南洋;1740年,荷兰殖民

7、者在爪哇巴达维亚屠杀华侨上万名,制造“红河事件”。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1840~1949年)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贬卖到欧美国家及世界各地。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1869年,美国联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五分之四的筑路工人都是华工;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州创立继昌隆缫丝厂;1894年孙中山联合20多位华侨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带头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8、成立后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部分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21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超过5000万,分布在160多个国家。1979年中国开始在靠近沿海、华侨众多的广东、福建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摘编自《浙江侨联·华侨的概念和历史沿革》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