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ID:36904690

大小:8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8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_第1页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_第2页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_第3页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_第4页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六)时间:25分钟 满分:37分1.(25分)(2018·济南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

2、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

3、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15分)答案:(1)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

4、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2)问题:熟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修理困难;资本的投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影响: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解析:(1)依据材料一“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的信息并

5、结合古代科技特点归纳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2.(12分)(2018·汕头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节选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

6、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阐述: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示例二:论题: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7、。阐述: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随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本题属于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主要明

8、确提供材料的内涵,本题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围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可以得出“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