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ID:36907190

大小:2.1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景山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脂肪鉴定中,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能观察到橘黄色油滴C.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用于溶解组织中的脂肪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g/mL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中材料的选择、试剂的作用和实验结果分析。【详解】A、番茄的红色会影响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错误;B、切片时,被破坏的子叶细胞会释放出少量脂肪,因此

2、染色后细胞间会出现橘黄色小颗粒,错误;C、脂肪鉴定实验中50%的酒精主要作用是洗去浮色,错误;D、鉴定还原糖实验中,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作用是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鉴定蛋白质实验中,双缩脲试剂的NaOH溶液作用为提供碱性环境,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SO4络合成紫红色的化合物,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的遗传控制中心是拟核B.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C.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D.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答案】B【解析】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拟核,

3、因此细菌的遗传控制中心是拟核,A正确;细胞的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B错误;高尔基体和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C正确;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中心体在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D正确。3.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答案

4、】C【解析】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主动运输的方式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错误、D正确。4.下图表示呼吸作用的主要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葡萄糖丙酸铜CO2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

5、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其产物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①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正确;B、①过程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他们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错误。C、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正确;D、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正确;故选B。【点睛】有氧呼吸:第

6、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7、。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

8、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5.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