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9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2.9有理数的乘方

ID:36983201

大小:5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2

说课稿2.9有理数的乘方_第1页
说课稿2.9有理数的乘方_第2页
说课稿2.9有理数的乘方_第3页
说课稿2.9有理数的乘方_第4页
说课稿2.9有理数的乘方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课稿2.9有理数的乘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理数乘方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2011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九节《有理数的乘方》(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环节设计、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今后学习中的作用有理数的乘方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的完结与提升,在本章知识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的数学

2、思想.2.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化归是学习中所使用的重要思想方法.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可以类比小学学习过的乘方运算方法,根据乘方的意义将有理数的乘方转化为乘法来计算,但由于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比原来小学学习的数字运算多了性质符号,所以在计算时仍然需要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3.会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能力目标1.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2.经历从乘法到

3、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3.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1.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2.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1.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2.乘方的符号确定方法及负数、分数的乘方运算.关键掌握乘方的意义,能正确识别与;与的区别二、学情分析对于农村中学

4、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另外接受能力也比较差,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对有理数乘方中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不过有了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基础,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探究有理数的乘方法则.三、教学方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5、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实际心理特征,采用故事导入,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然后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采用联想、类比、探究、发现的方式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四、教学内容结构五、教学实施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

6、索结论.本节课的教学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板块进行实施: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3分钟)利用问题情景引入新课2.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10分钟)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下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点拨,但是绝对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探究归纳.3.分析法则  掌握实质(10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掌握运算的实质..4.解决问题  综合运用(10分钟)确定有理数乘方的具体计算步骤及标准写法,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板书解题步骤.5.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8分钟

7、)让学生进行独立解题,解题结束后,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互评,然后由各学习小组推荐1人进行班内展示,最后教师对展示结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计算中的注意事项.6.总结收获  畅谈体会(3分钟)让学生总结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困惑进行答疑,力争做到所学知识“当堂清”.7.布置作业  巩固深化(1分钟)精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并依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分层次布置作业.六、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问题)活动意图: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

8、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不需要详细的求解过程但要给学生留点时间考虑.(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类比第一行的方法填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可以简记为,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可以简记为,读作;可以简记为,读作;…可以简记为,读作a的n次方(或n次幂),其中a叫底数,n叫指数,运算的结果叫幂.例1.计算:(1);(2);(3).解 (1)=2×2×2×2=16;(2)=(-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