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解析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解析

ID:37018177

大小:6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5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解析_第1页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解析_第2页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解析_第3页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解析_第4页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金太阳教育陈斌QQ:89680458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

2、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本题考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两大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题干中提到的主

3、要是刺史对豪强大族经济上的监督,以便中央加强对“田宅逾制”者进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A、B两项与题干反映的主题不符,容易排除,D项片面地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刺史监察地方属于政治手段。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以历史传说入题是命题者创新的反映,表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对题干中“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的理解是

4、学生解题的关键,立足于这一规定的时间空间之下,再明了两段传说故事表达的思想,不难判断两段当时流传的故事反映出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求。以两段流传故事不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僧人的心态,A项不正确,流传故事不能等同于戏剧,排除B项,凭两段传说也无法说明地域文化特色浓厚,C项理解错误。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

5、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诸多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这段文言文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排除A项,这也说明了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在古代文人看来,“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在明代后期,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B。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

6、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本题考点单一,主要考查对王阳明的理学思想的认识。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王阳明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在这段话中王阳明认为“四民”之所以能各从其业,主要在于”四民”所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求尽其心”中的“有益生人之道”,这是王阳明“心学”主张的体现。A、C两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B项与观点的内容不符。答案:D。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

7、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理解,属于政治史的内容。题干中的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清代内阁处理公务因循守旧,拘泥于成例,不思变革。A、C两项与此无关,排除。学生很容易选D项,认为D项反映了题干中材料的本质。但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惟君主之命是从的内容,官员处理公务沿用的是以惯例,所以B项正确。答案:B。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