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表格式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表格式

ID:37020628

大小:23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5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表格式_第1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表格式_第2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表格式_第3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表格式_第4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表格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表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课时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2)难点: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教具准备:烧杯、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水槽、量筒、高锰酸钾、、浓氨水、蒸馏水、酚酞试液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入新课]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

2、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XKb1.Com[板书]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演示: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图像展示]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演示]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说明:构成高锰酸钾的微小粒子能不断运动,且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隔。结论: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进入情景,思考桂花“飘香”是什么原因?猜想:……   边观看、边思考,感知分子

3、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想象,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现象:高锰酸钾颗粒不断分散到水中,至整杯水全部变红。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话题,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问题,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从生活体验和实验中感知分子的存在。一、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碳、硫、磷、硅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所构成的)等。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氢气、氧气等。二、分子[思考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那这些微小粒子都有些什

4、么样的特征(基本性质)呢?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 学生听、记笔记。疑惑,边听、边思考,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从猜一猜的问题中引发探求新知的欲望。 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分子会运动和分子之间有空隙的问题,从而顺利的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咧。[板书]1.分子的体积和质

5、量都很小(一定的)。【探究活动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实验一:       实验二: 按照上述图示进行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2:实验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结:因为浓氨水易挥发出氨分子,且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生成氨水,使A中的酚酞变红,而B中无氨分子进入,所以无变化。[板书]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思考问题3]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迁移运用一]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观察实验,分析、讨论实验条件,归纳、交流实验现象。 现象一:无色酚

6、酞变红。 结论1: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现象二:烧杯A中的酚酞变红,而烧杯B中的酚酞无变化。学生讨论、发言。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举例说明。采用逐步引导,自主探究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分子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探究活动二】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演示]用两只量筒各取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迁移运用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

7、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液面比糖未溶解前的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吗?[思考问题4]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实验探究]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结论]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迁移运用三] 举例说明,利用分子间隔距离可以改变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实际运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也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水例外。观察实验现象: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分组实

8、验通过实验发现:液态物质,较难压缩,气态物质,比较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