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

ID:37032700

大小:2.78 MB

页数:219页

时间:2019-05-15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201177910分类号学号108学校代码.47密级?f砷在太豕博士学位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林权制度研究|||学位申请人:张启彬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教师:裴丽萍教授答辩日期:2018年5月29日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DoctorofPhilosophyinLawAComprehensiveResearchCoveringContemporaryLegalSystem

2、PertinenttoForestTenure:IntheDimensionofBuildingSocialisticEcologicalCivilizationPh.D.Candidate:ZhangQibinMajor:TheFundamentalTenetsofMarxismSupervisor:Prof.PeiLiping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Wuhan430074,P.R.ChinaMay,2018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3、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己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d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象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对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本

4、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u/“”(请在以上方框内打V)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本^指导教师签名:^口期:4择成月日泛年r^,.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兼顾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生态需求平衡、充分地全面发展。森林资源具有“金山银山”的经济属性和“绿水青山”的生态属性;林权法律制度如何在促进林业生产发展的同时,维护作为林业

5、生产条件的森林资源自身的永续发展,是《森林法》修改、集体林权制度完善的重要议题。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强调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整体发展,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合理有序的物质变换,对林权制度完善具指导意义。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林权制度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立论:1)林权法定:在森林资源公有背景下,设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私人产权;即通过产权制度调节人类对自然生产力的支配:一方面,构建内容清晰的林权权利束,行使林权的成本和收益被“内部化”,促进“自负其责”的权利人合理调控社会生产力对自然生产力的影响;如“非采掘类森林使用权”将森林固碳

6、的生态功能商品化,使公益林、天然林林权人有意愿开展护林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可流转的林权制度,激励人们组织和调配社会生产力,使得森林资源这种自然生产力可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三权分置”活化集体林权担保、出资入股,实现家庭承包集体林地的规模化经营。2)林权限制:森林同其他环境资源要素一样,是人类生活和劳动的富源;作为人类创造性劳动的前提条件,制约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一方面,森林是人类的生存资料来源和生存背景,构成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主张扬弃林权的私人财产排他属性,构建“森林进入权”制度,保障公众进入森林少量地采摘野果、

7、亲近森林景致的自然权利,实现人自身和精神的生产与再生产。另一方面,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在人类管护下的人化自然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决定了人类林业经济生产能力;主张保留而不是拆除采伐限额及许可制度,通过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许可决定程序公开”、设置“(造林、再造林)采伐环境影响评价”环节等完善措施,规制人类森林开发行为遵循森林自身生产的规律。为实现研究任务,除却第一章资料准备、方法论铺垫,正文论证分为五部分:1)第二章确定因循的生态哲学。探寻生态文明的马克思生态观及“红绿”批判理论资源;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梳理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

8、将生态文明归纳为四个层次、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生态伦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社会生与自然生产力全面发展,对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完善提出新要求。2)第三章明确林权构建目标。回溯追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