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

ID:37154910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_第1页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_第2页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江苏高考从2008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语文试题中增加了附加题部分。考查的范围包括:文言阅读、名著阅读、文本材料的要点归纳与分析。笔者认为,对附加题部分的复习应分项训练,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文言阅读10分(断句6分,简答4分)第一题是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文或部分断句。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使之读懂文言语段,准确断句。(《考试说明》)准确断句,首先要着眼全篇,整体把握,在粗通文意基础上据上下文定夺如何点断,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一句断一句;尤其要注意的是,若有一处存疑,则不应乱断,可暂时搁置,继续研读下文,然后据下文

2、理解反推上文文意,在此基础上正确点断。否则会出现连锁反应,一错再错,甚至全军覆没。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如句首虚词“夫、盖、初、唯、至若”等,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虚词“也、焉、耳、与(欤)、耶、乎”等,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3)依据固定句式,定句读。例如常见的判断句式:……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等;被动句式:为……所……、受……于……等;其他常见固定句式:得无……乎、如……何、何以……为等。(4)依据修辞,定句读。看是否有排比、对偶、对称、反复、顶真等修辞。最后,要多读,加强语感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言语的关键

3、。每天早读课,让学生用心诵读《考试说明》中的古文背诵篇目及其他重要篇目,巩固记诵效果,积累文言词语,更在反复阅读中培养了良好的文言语感,一举三得。古今中外,不论何种语言的学习,只要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纵使不太熟悉语法,也能很好地分清句读。3第二题是考查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应对方法:1、收集、整理必修、选修课本中(包括注解、附录)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2、适度向外拓展,整理记录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如:重要学者文人的名、字、号、代表作品,文学、文化流派……这些有时都是解题的钥匙。2010年考题: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分别指哪四类?《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014年考《列女传》出

4、自那本著作?2015年考《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考查的都是文学、文化常识,且范围很广。第三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应对方法:多读,多翻译,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二、名著阅读15分(多选5分,简答10分)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1、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a、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b、名著中最能体现

5、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c、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d、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的章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结合的专题训练。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2、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实到位。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每周学生之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巩固记忆效果的目的。3、留下个人的思考。2010年的考题:《老人与海

6、》中,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4年的考题: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3,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2015年的考题:《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类似的题型需要平时阅读及记诵时融入个人的思考及

7、看法,并在笔记上写下来,这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大有裨益。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考纲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作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作鉴赏。回答此类问题,要让学生明确:(1)忌内容交叉,互相包含;(2)忌遗漏要点,词不达意;(3)忌不动脑筋,照搬照抄。应对方法: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范围。2、整体阅读,通盘把握,学会切分语段的内容,注意信息归纳的全面性、条理性,即不遗漏任何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