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坑铜钼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铜坑铜钼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ID:37171011

大小:127.9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铜坑铜钼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_第1页
铜坑铜钼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_第2页
铜坑铜钼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铜坑铜钼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铜坑铜钼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王吉元山西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晋城048000丘文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福建龙岩364000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文章简要讨论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各个环节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讨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常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建议,供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参考。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勘察、设计和施工是我国基本建设工程的三个主要程序。勘察工作必须走在设计和施工之前,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勘察工作不仅要反映和提供场地的地质资料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而且要参与岩土工程问题的具体评

2、价和整治方案,确保工程质量,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与岩土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和岩土工程监测等工作,岩土工程勘察要完成的任务有:场地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场地地层和地下水分布的几何参数和岩土体工程性状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对基础方案、岩土加固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根据设计意图监督地基施工质量;预测由于场地及邻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筑场地造成的影响,以及工程本身对场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为现有工程安全性的评定、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和事故工程的调查分析提供依据;指导岩土工程在运营

3、和使用期间的长期观测,如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等工作。2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分阶段或一次性地进行,每阶段的勘察程序,均可分为承接勘察任务,现场踏勘及筹备勘察工作,编写勘察纲要,进行现场勘察,室内土工(水)试验,整理勘察资料和编写勘察报告。2.1现场踏勘及筹备勘察工作勘察单位接受任务后,应到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岩土成因,并选用踏勘设备进行工作。2.6变形(沉降、倾斜)地基的变形,具有长期的时间效益,皆由地基变形过大,且不均匀所造成,采用承载力时,要不超过允许值。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连城铜坑铜钼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控制条件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具有上部矽卡岩

4、型铜锌矿,下部砂岩型及斑岩型钼矿的成矿分带特征。矿体形态,产状及成因均与区域性拆离构造及中、酸性岩浆侵入体关系密切,并在总结其成矿控制条件基础上提出今后找矿方向。关键词:矿床地质;拆离构造;成矿条件;远景评价布于矿区中部及东部,为一套滨海相碎屑岩。岩性主要为厚层状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含铁粉砂质泥岩夹石英砾岩或含砾石英砂岩;由于强烈的热变质作用,局部岩石变质为黑云母长英质角岩。是本区钼矿的主要赋存层位;黄龙组~栖霞组分布于矿区中部,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建造,由于遭受强烈的变质作用,岩石多变为大理岩或矽卡岩,原岩结构均遭破坏,已难以区分黄龙组、船山组与栖霞组的界线。由上而下大致分为三层:上

5、部为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中部为中~厚层状白~深灰色大理岩,下部为石榴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蛇纹石化矽卡岩和蛇纹岩。是本区铜锌矿及矽卡岩型钼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与下伏林地组为假整合接触;文笔山组分布于矿区中西部,属浅海相细碎屑建造,由于热变质作用主要岩性由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等变质为粉砂质千枚岩、斑点板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等。2.2构造矿区位于人头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属珠地~铜坑背斜的西翼,本区地层为向西呈缓倾斜的单斜,次一级褶曲构造不发育。由于岩浆岩侵入的影响,致使整个矿化带成一弧形带状延伸。区内地层总体呈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25~40°,产状较稳定。矿区内北北西、北西西两

6、组断裂较发育。矿区内的花岗斑岩多沿北北西的断裂充填,与围岩呈一种东陡西缓的舒缓波状的侵入状接触,给矿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北西西的断裂为石英斑岩所充填,如矿区北部的石英斑岩脉就是沿北西西方向展布。矿区内最主要断裂构造F0为一区域性拆离(滑脱)构造,该拆离构造发育于石炭系下统林地组与石炭系中统黄龙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之间,表现为正常的地层层位,以黄龙组地层缺失或断薄为主要特征,断裂面走向北北西~近南北,倾向西,断裂面呈舒缓波状或背、向形褶皱,常见归并或分叉现象,一般是东陡西缓,倾角由35~45°,向深部渐变为10~20°,为一组顺层缓倾角断裂。是本区最为重要的控岩、控矿、储矿构

7、造。2.3岩浆活动人头山岩体为矿区内主要岩浆岩,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东部,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岩浆活动产物,呈不规则岩株、岩枝、岩脉状侵入于基底和盖层地层,该岩体属同熔型花岗岩系列,是一浅成复式杂岩体,主要由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花岗斑岩(185-163Ma)和第三阶段的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137Ma)组成。岩体的侵位主要受NNE向和NNW向两组断层的复合交叉部位控制。与地层间呈侵入接触,接触面产状与地层及区域性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