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ID:40961538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2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_第1页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_第2页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_第3页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_第4页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隶属广东省曲江县小坑镇管辖,距韶关市约25km。矿区距106国道仅2km,交通十方便。该矿为我队90年代初发现的多金属矿床,已进行地质普查评价工作。自93年起,当地政府对部分地段实施开采。鉴于该矿规模一直未能取得突破,而找矿前景又较为理想,本文试图对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进行初步的探讨。1.矿区地质简述矿区位于南岭纬向带次级大东山—贵东构造带与吴川—四会深断裂交汇处,贵东花岗岩体西端北缘(见图)。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北北东向新田面断裂,宝坑断裂贯穿全区,其次级构造北北

2、西向断裂密集发育,走向330~350°,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65~85°,为本区热液矿脉主要含矿构造。此外,还有北东向断裂(黄竹坪),北东东向断裂(汤湖断裂)。地层仅出露于西北部,为上泥盆统天子岭组,岩性以灰岩为主,也见页岩、砂质页岩和砂岩。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一期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三期中—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属贵东岩体的一部分。脉岩大多呈北北西向展布,也有北北东向,主要有石英闪长斑岩,白云母斜长花岗斑岩,黄铁绢英岩化石英斑岩,霏细岩,玄武岩等。其中石英闪长斑岩,黄铁绢英岩化石英斑岩中见明显的铜、铅、锌硫化矿物呈浸染状分布,

3、属本区矿化岩体。2.矿化带及热液矿体分布特征矿化带分布特征:本区已发现且编号的矿化带有14条,脉岩也有十多条(部分脉岩有铜矿化)。主要分布于宝坑断裂以东,小部分在宝坑断裂与新田面断裂的夹持部位,大体可分为二个中心(集中部位)。其一是以11号脉为中心,包括11号、11号东枝和西枝、13号、14号等共9条矿化带;其二为以10号脉为中心,包括7号、8号、9号、10号和10号东枝5条矿化带。矿化带长一般数百到千余米,宽一到十数米,走向330—350°之间,倾向南西为主,部分倾向北东,倾角65—85°。脉带大多具分枝复合,平行侧列特征。热

4、液矿体分布特征:本区发现并控制的热液矿体有13个,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矿化带中,长小于250m,宽小于3m。其中11号脉为中心地段,发现矿体6个;以10号脉为中心地段,发现矿体3个。此外,11号脉南段至1、2、3、4、5号北西端地段,还发现有特富银铜矿体,含银大于600g/t,含铜大于8%。值得注意的是,在热液银铜矿体中,还有晚期充填的银铅锌矿脉。此外在10号脉、11号脉两个中心还发现具铜矿化的斑岩脉。3.成矿地质条件本区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不仅构造强烈发育,而且喷出至浅成序列岩浆带来丰富的铜银多金属等成矿元素,岩浆和热液成矿明

5、显。3.1构造条件矿区内多期多体系构造活动,对成矿十分有利,既控制成矿岩体(脉岩),又控制热液矿体。控制成矿岩体构造:以东西向构造为主,控制燕山早期第一和第三阶段花岗岩呈东西向展布,但新华夏系切穿地壳进入地幔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复合交汇处,喷出至浅成序列岩浆沿断裂喷溢和侵入,形成铜多金属矿化斑岩体。在地表以北北西向岩脉为主,也有东西向和北东向岩脉发育说明了这一点。控制热液矿体构造:新华夏系构造不仅控制成矿岩体,也控制热液矿化带和矿体,特别是其配套构造北北西向断裂密集发育,数十条热液铜多金属矿化带平行排列。此外有北西向

6、、北东向断裂控制铜多金属矿化。3.1岩浆条件3.2.1富含银铜等成矿元素的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条件虽然出露的岩体较小,但来源于地幔,富含银、铜、锌等成矿元素,这是成矿的根本条件。在这些浅成、超浅成岩体、脉岩中,常可见到黄铜矿和少量闪锌矿,以及数量较多的黄铁矿。如在11号脉南段浅部CD18坑道和深部ZK1201钻孔,均见到富含黄铜矿、闪锌矿的斑岩脉,斑岩脉含铜0.20~0.43%,锌851.6×16-6,银40×16-6;10号脉南段见同一石英闪长斑脉的两个露头点,其中BT1工程宽22m,含铜0.1~0.24%。3.2.2银铜多

7、金属成矿斑岩体特征地表见到含黄铜矿石英闪长斑岩呈岩脉岩墙产出,并且有两个岩脉发育发育中心:一是以11号南段至3、5号脉北西端为中心,主要有11号脉南段、13号脉及其东侧三条石英闪长斑岩脉,岩脉走向330~355°,其中又以11号脉南段浅部坑道和钻孔所见斑岩脉含铜较高,接近或达到铜矿工业品位要求;另一中心以峡水电站至雷打石一带,岩脉发育数量较多,走向325~350°为主,个别走向45~47°,这些岩脉中以10号脉南段地表所见的石英闪长斑岩脉规模较大,矿化较好(见图)。此外,沿雷打石(10号脉南段)─铜坑电站公路有三处黄铁矿绢英岩化

8、石英斑岩小岩体出露,侵入于中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呈北北西向展布,但其产状、形态尚不清楚。由于结晶分异和气液分异强烈,致使岩性变化明显,有黄铁矿云英岩,黄铁矿绢英岩化石英斑岩等。黄铁矿分散地分布于岩石中,尤其在黄铁矿云英岩中,粗晶状黄铁矿集合体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