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主观2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主观2

ID:37236494

大小:1.5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20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主观2_第1页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主观2_第2页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主观2_第3页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主观2_第4页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主观2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主观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13-2014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

2、(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试卷第21页,总21页…………○…………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题型注释)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题型注释)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题型注释)

3、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题型注释)1.(10分)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不断吸引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

4、。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请回答:(1)通过材

5、料一,你能获得中华文明发展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态度的不同。(3分)试卷第21页,总21页…………○…………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思想主张。(3分)(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

6、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唐长兴三年三月……(帝)召能书端楷写出,旋付匠人雕刻,每日五纸。——《五代会要》材料二:(北宋)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三: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

7、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材料四:《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领域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五: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

8、映了哪些印刷技术?(2分)其中材料二的印刷技术有哪些优点?(2分)(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3)依据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