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

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

ID:37259228

大小:8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0

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_第1页
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_第2页
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_第3页
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_第4页
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媒介效果实证研究的话语——对一个研究领域的理解与误解之反思潘忠党十多年前,我加入导师和同学,为英国传播学者詹姆士·柯兰(JamesCurran)等合编的《传媒与社会读本》撰写了一章,综述媒介效果研究(mediaeffectresearch)这一领域(McLeod,Kosicki,&Pan,1991)。在那篇文章中,我们并不试图全面描述媒介效果研究的领域,尤其不试图罗列门类众多的媒介效果假设和研究发现,而是试图澄清对媒介效果研究的一些误解,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媒介效果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之取向。这篇文章发表后

2、,为很多大众传播院系用作研究生理论课的必读教材,而且也经常被引用。但是,《传媒与社会读本》的编辑们显然对这篇文章不怎么满意,因为从该读本的第二版开始,它就不再出现。我感觉,问题不在我们这一章写得是否够好,而是《读本》的编辑们对效果研究这一领域,包括其理论成就(或缺乏成就)及方法取向,有很大保留,甚至感到格格不入。令我产生这感觉的是媒介效果这个题目在该读本中的尴尬地位:读本的第一版只有我们这么一篇实证主义取向的文章;在读本的第二版,它被英国做“新受众分析”(newaudienceanalysis)的一位学者写的效

3、果研究综述所取代;到了读本的第三版,效果研究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约翰·柯纳(JohnCorner,2000)对“影响”或“效果”概念的解构(其实只是对社会科学取向的媒介效果研究之非常浮皮潦草的点评)。我并不是在抱怨自己所受的“待遇”。我只是在为这么一些问题所困:作为美国“大众传播学”的“主流”,实证主义的媒介效果研究探讨或回避些什么问题,如何表述这些问题,有些什么基本的假设,做出了些什么影响学术发展的贡献?综合起来,核心问题是,媒介效果研究的理论贡献何在?因为我自己的学术训练是实证主义的媒介

4、效果研究,这些问题其实涉及自己的学术认同。从《传媒与社会读本》前后三版对媒介效果领域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也是困扰该读本编辑们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因此也有一定超越自我的价值。黄旦教授主持翻译的这套《媒介、社会与文化》译丛,包括了反映媒介效果研究成果的著作,如简宁斯·布莱恩特(JenningsBryant)和道尔夫·兹尔曼(DolfZillmann)主编的《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的推进》(Bryant&Zillmann,2002)。这部综述论文集,集中解答的是上述困扰我的问题,但读过之后,困惑依旧。我想,很多该

5、书中文版的读者恐怕会有类似的感受。思考上述问题,如果可以澄清我自己的一些困惑,也许还能为该书在中文语境下的阅读、媒介效果研究在国内的发展,起到一点促进作用。这篇文章不过是诉诸文字的一些思考,绝不是对效果研究及其学术思想演变的系统考察。我所要探讨的问题,与十多年前一样,即对媒介效果的研究,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有哪些误解,为什么会有这些误解?与十多年前不同的是,我现在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一些的了解,所关注的也不再仅限于文献,而是针对自己对中国现实的观察,希望能更加有的放矢。我的目的是为理解来自美国的媒介效果研究的文献

6、,提供一个场景;为中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学科发展,提出一些警示。媒介效果研究做什么?在十多年前的那篇文章中,我们首先描绘了一幅大众传播研究的“春秋战国”场景。今天,不仅这种局面没有改观,而且诸侯争斗的战火蔓延至如何看待学科发展的历史。在这十多年中,一批大众传播研究史的著作相继问世,有的讲述“建制内的历史”(“theestablishmenthistory”,Rogers,1994;Dennis&Wartella,1996),有些讲述被“主流”所掩藏甚至歪曲了的历史(Glander,2000;Simpson,1994

7、)。“建制内的历史”基本是大众传播这门学科从无到有的“创业史”,其主角和“英雄”,已经成为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名字。当然,他们也为时代所造就,得到了基金会、企业和政府的慷慨资助。所谓“反对派的历史”(McChesney,1997),不仅意在颠覆这一“建制内的历史”,而且力图建构了一个大众传播研究由“资本”和“权力”所孕育、带着与生俱来之罪恶的诞生史。根据这个历史叙事,那些所谓“创业者”11,其实是些趋炎附势的机会主义者,不惜从中央情报局、国防部、烟草公司、石油或汽车大亨那里拿钱,为他们的政治宣传和市场营销出谋划策

8、,将传播研究生生地引上了为特殊利益服务、为思想控制服务的歧途。这些学科史的著作,并没有挖掘出太多令人瞠目的史料,更没有对传播研究的学科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观点,甚至没能更清楚地回答“大众传播研究做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它们倒是进一步显示,大众传播研究缺乏理论整合,在此基础上的身份认同也很模糊。多年来,学科的这种特征令很多传播学者们沮丧,也令初学者们无所适从。针对这样的局面,美国《传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