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周周练11

高三周周练11

ID:37314320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1

高三周周练11_第1页
高三周周练11_第2页
高三周周练11_第3页
高三周周练11_第4页
高三周周练1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周周练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沙市第七中学素养课堂——巩固练习案(11)高三历史时间:2016年12月15日编者:史洋洲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b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b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A.努力完善

2、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4.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c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台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5.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普。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俗(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c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

3、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6.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d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7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c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8.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

4、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d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9.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c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与克思

5、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10.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称“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当前世界思想的一个转折点”,在文章中,梁启超把中国人学西方比作沙漠中追逐幻影,而今幻影已经不见。该文章应是梁启超A.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B.在义和团运动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C.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D.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未受考验的生活

6、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

7、,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孔子和苏格拉底基本主张,并指出他们思想的相通之处。(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与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3)结合材料三、四,依据时代背景分析孟德斯鸠的思想与黄宗羲相比有何进步之处。(1)基本主张:孔子:以德治民;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相通之处:强调伦理道德。(2)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孟德斯鸠:分权与制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