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ID:37324399

大小:39.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2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孟子》两章精彩开篇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说出这种铿锵誓言的即是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孟子的学说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有他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取信于民”的政治主张,“逆境出人才”的成才观,至今仍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就走近孟子,走近被称为“四书”之一的《孟子》。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4.理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新课导入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他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君主要广施“仁政”。他的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发展和谐社会是有其进步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

3、)——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米粟(sù)亲戚畔(pàn)之域(yù)民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城:内城。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米粟:指粮食。多:充足。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2)通假字亲戚畔之(通“叛”,背叛。)(3)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因婚姻或血统联成的关系。)(4)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洁(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征服。)3.朗读指导。注意排比对偶句的朗读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4.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1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交流点拨】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交流点拨】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交流点拨】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

6、一定胜利。5.孟子和《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

7、篇。《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通文意(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

8、出疑难词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3)积累文言知识。(二)文本探究读课文,思考探究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交流点拨】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2.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性,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交流点拨】例一:城环而攻之不胜——突出地利的重要性(从进攻一方而言);例二: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突出人和的重要性(从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