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苏教版

ID:37350050

大小:136.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8分)一、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1.nièrú( ) 2.nì( )味 3.斑máo( ) 4.蝉tuì( )5.收liǎn( ) 6.kuī( )甲 7.人声dǐng( )沸二、名言警句积累。(4分)8.珍惜时间: 9.珍视友谊: 10.热爱学习: 11.人生志向: 三、运用。(12分)12.下面这段话的顺序被打乱了,调整后的正确顺序是(4分) 。(1)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2)扫出一块雪,露出地面(3)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2、4)下面撒些秕谷(5)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13.某宾馆客房的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尊敬的客人: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180元,谢谢!这张小纸条提供了哪些信息?它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6分)答: 14.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6分)(1)换用号

3、: (2)增补号: (3)删除号:(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星期天早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天平山。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天平山麓的山脚下。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稍作准备后,我们开始登山。才到半山腰,马明同学就已累得奄奄一息,落下了一大段。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同学们把一个个石阶当作一个个困难往脚下踩。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图画……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2分)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9题。(共15分)-4-不必说

4、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5、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15.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词语。(4分)16.这段景物描写,写了哪些季节的景物?请举例说明:(4分)17.“油蛉在这里低唱”中“这里”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18.文段中“不必说”和“单是”两方面的内容,强调的重点是什么?这样表述有什么效果?(3分)19.这段文字中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2分)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4题。(共15分)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

6、却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生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20.本文段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概括

7、这些景物的特点。(2分)21.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比较哪一个运用更形象生动?为什么?(4分)22. “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参观”“珍宝”?为什么?(4分)23.仔细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24.对比第四题文段,你更喜欢哪一段?简述理由。(3分)六、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5—28题(共12分)野蔷薇苔-4-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

8、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