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

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

ID:37400646

大小:420.81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12

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_第1页
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_第2页
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_第3页
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_第4页
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清代前期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总结与嬗变第一节清代官方史学一、清代官方史学概况1、清代史馆组织的多样化有清一代开设的史馆极多,各种修史项目几乎涵盖了整个史学领域,在组织上有着周密布局。特开之馆,是专为编修特定史书而开设,书成馆闭,不再重开,如《明史》馆、《明纪纲目》馆、《通鉴辑览》馆、《三通》馆等。例开之馆,是每到一定时期必应开办的史馆,如实录馆在每一朝皇帝去世后不久即照例开办,玉牒馆每十年开设一次。常设之馆,乃是常设不闭、持续进行修史活动的史馆,如起居注馆、国史馆等。阅时而开之馆,是指根据具体条件议定

2、开设,以纂修接续性、系列性史籍的史馆,如会典馆、功臣馆等。它既不常设,又无定例,这在表面上与特开之馆相似,但其实不同,因为此类史馆所修史书,本身就预示着还将有所接续,而且先后开馆,都以成例、成书相参稽,这又与例开之馆相似。例开之馆、常设之馆和阅时而开之馆的主要任务,都是纂修本朝历史,体现了清代纂修本朝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从官修当代史的角度看,例开的实录馆、常设的国史馆和方略馆以及阅时而开的会典馆,构成了修史机构的骨干,在清代官方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录馆主要纂修本朝实录,有时还奉命编纂一些其他史书。国史

3、馆主要纂修纪传体国史,同时也兼办特旨交与的其他修史任务。方略馆主要纂修纪事本末体方略,内容多记载重大军事行动的始末。不过,方略馆也奉旨承担其他修史任务,尤其在乾隆朝,由方略馆承修的史书为数极多。同时,还办理军机处的日常文书往来、档案保存等工作,并越来越成为军机处的办事机构,而非专门的修史机构。会典馆在清代共开设五次,每次纂修《会典》,都是在前书的基础上将时限延伸、内容累加,故后修之书内容更加丰富。《会典》本是分机构、按衙署编辑本朝典章制度的书籍,但书中同时叙次典制实行过程中的实例,因而具有本朝典制史的内容。上

4、述四馆已使清朝官方对本朝史的纂修在内容和体裁上大体齐备,再加上随时举办的特开之馆,官方修史活动更加丰富。特开之馆的设置有极大的机动性,而且专题集中,规模大小伸缩自如。清朝所修的质量较高的《明史》、内容丰富的“续三通”、“清三通”,体现官方系统历史思想的《通鉴辑览》,有满族特色的《八旗通志》(初集)等,都是由特开史馆纂成。清朝举办的特开史馆在种类、规模上都超过以往各代,这是其官方史学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2、清代史馆职官结构的一般模式修史各馆虽然规模大小不一,常设和非常设性质有别,但大多数史馆在官员的设置上都有总

5、裁、副总裁之职。总裁之下,设提调主持馆内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收掌、供事等在提调指挥下分担各种事务。纂修人员有总纂、纂修、协修等官。协修与纂修结撰初稿,经总纂细加删改,再由总裁审阅。另外还设有校对、翻译、誊录等。这种组织方式基本上达到了史馆的编纂工作和事务工作各有专责,并且层层督率和审核,以保证修史机制的正常运转。因此,从组织结构上说,清朝史馆制度是相当健全和严密的。3、清朝官方对修史人才的任用清代史官无专职任用修史人才的措施:其一,以科举考试而广泛收罗。清代科举考试的内容,经学外还有史学。考中进士的人员,多数

6、先在翰林院内任职,大部分都有机会参与修书工作。因此,进士中精于史学的人员,一般都能得到相应的任用。清朝官方修史活动规模较大,需要众多的修史人员,其主要来源是科举考试中收罗到的词臣。其二,以荐引延请而专门擢用。针对具体史书的编撰,清朝还允许采用举荐和延请的方式聘用修史人员。其三,视真才实学而委以重任。总之,清朝官方在任用修史人才上的多种方法,是其修史活动组织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保证了官修史书得以完成并达到一定水平。4、清朝官方修史活动的特点①皇帝亲自干预的加强。首先,清朝皇帝对官方修史的整个过程都常常施加干预,

7、对重要史书的审定,实行以次陆续进呈,不待全书完稿。即使官方同时纂修多种史书,也要排定次序、“按卯分进”,不放弃对任何一书的审阅。其次,清帝对修史活动的干预深入具体,不仅官修史的宏纲大线和思想准则要仰遵上谕,而且许多细枝末节也常常得到皇帝的指令,具有十分认真的精神。制约与消极影响的同时,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②保证满人参与修史。这与清代在其他国家机关中都规定满官名额的作法是一致的,带有一定的民族戒备心理。不过,修史毕竟是一种文化事业,与掌握实权的国家机关不同,因此它还应寓有一种抽象的民族意识,也就是要使满人在官方

8、史学上也体现出主导地位,哪怕只是表面化的体现。③较严格的督察处分制度。这是清朝官方修史活动的独到特点。第一,对修史人员定有功课。第二,对所修史书定有期限,如果逾期不竣,有时要受到一定的处分。不过,清廷对修史所立限期,往往极不现实,于是只好又屡次施恩展限。这样一来,立限就全为空话,造成清廷按限期督察修书进度的制度不能圆满施行,对逾期之书的纂修官也就不能有较严厉的处分。第三,有负责督察的机构。乾隆九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