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

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

ID:39817327

大小:599.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12

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_第1页
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_第2页
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_第3页
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_第4页
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多方探索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史学繁荣的原因及具体表现一、魏晋南北朝史学繁荣的原因1、此时期政权分立,政治动荡,当权者无暇多顾,对文化无法严格控制。2、此时期大多数政权(南方尤盛)的选官制度为世族政治,入仕途径与门第相联系,主要是九品官人法,寒门子弟入仕较难,只能在文化上发展。3、史学自身,在两汉时期出现了较完备的体裁,在许多方面奠定了史学发展的基础。4、政权不断更替,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多姿多彩,而且也使历史史实比较公开,可资利用的修史资料比较多,丰富了历史记载的内容,刺激了人们记载历史的兴趣和责任感。5、技术进步为史书的纂写提供了便

2、利。二、魏晋南北朝史学多途发展的具体表现:“多”。1、修史作者多。史官之外,史书作者几乎遍布地主阶级各个阶层和各个文化部门。2、史书数量多。3、史书种类多。许多史书类型前所未见。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多途发展一、断代史撰述的高潮及其发展状况1、陈寿《三国志》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由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分构成。只有纪和传。在编纂上,陈寿以魏主为帝纪,总揽三国全局史事。《三国志》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文字较少。优点:取材严谨,无传说杂说,稍嫌不实就舍去不记,不准确的也不记。缺点:记载太简略,史料删去较多,且记事简单,许多重要史实都没有记上,也不清楚原委。2、袁宏《后汉纪》

3、编纂方法:它吸收了纪传体记人的优点,以容纳众多的人物言行。具体说来,就是在记事的同时,把与此事有关的、时间相近的一些人物连带写出,或者把一个人发生在不同时间,但可以表明此人基本面貌的言行集中写出,此即袁宏自称的“言行趣舍,各以类书”的写法。这是在编年体史书中把记事和记人结合起来,使得事因人而丰满,人依事而益显,从而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增强了记事记人的完整性和感染力。袁宏是一个封建正统史学家,名教思想是十分浓厚。他认为:“君臣父子,名教之本。”公开声称:“史传之兴,所以通古今而笃名教也。”他著《后汉纪》就是要“补救”以往史书之失,“因前代遗事,略举义教所归,用以弘

4、敷王道”。附:魏晋南北朝时,编年体的新发展:①广泛采用追述法。对那些不便于纪年和没有必要详细纪年的史事,便以“初”字引出对该事的追述,把旧事引出,附在年代之后叙述。②大多数都有自注。写书要简明扼要,但也有说不清的,就用自注的方法写出来。③大量发表历史议论。此时史书有长篇大论,而且随时随处可插入议论。④仿照《史记》《汉书》写法,收录文献,如“赋”、诏书、文件、奏议等都全文载入。3、范晔《后汉书》范晔以谋反罪被入狱冤杀,时年48岁。范晔写成纪、传共90卷萧梁时,刘昭把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志加以注释增补。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以后,范书马志被合刻行世。《后汉书》的体例

5、特点:①设立《皇后纪》。②新创了一些类传,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列女传》、《党锢列传》、《宦者列传》、《文苑传》、《独行列传》、《方术列传》、《逸民列传》。③重视史论,在纪传之后有“论”(散文体)有“赞”(四字韵文体);在《皇后纪》和各篇类传之前还有“序”。4、沈约《宋书》。是记录刘宋兴亡史的一部完整的纪传体断代史。《宋书》精华在其“八志”。虽其卷数不多,但文字分量却几乎占全书一半,而且不以本朝为限,往往远溯到三代,尤其详于魏晋部分,故可补陈寿《三国志》缺“志”之憾,史学价值颇高。5、萧子显《南齐书》萧子显身为齐宗室,对先世不仅多有曲笔回护,而且还颂扬溢美。萧子显本人

6、为萧梁显宦,因此该书处处维护梁朝。萧衍笃信佛教,因此该书有不少宣扬天命和佛教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总体上说,该书其他部分材料真实可靠,且当代人写当代事,比较容易搜集第一手材料,文字也简约流畅,所以唐初李延寿编写《南史》时,对《南齐书》删削较少。6、魏收《魏书》该书“十志”颇有价值。其中《官氏志》和《释老志》为魏收所创。该书史实基本真实,但当时却被说成是一部“秽史”。其实是没有道理的。“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此书的缺点:①因为视东魏为正统,因此西魏的历史基本空白。②无《艺文志》,没有文化、著作方面的记录。③部分记载烦琐而芜杂,如附传过多。7

7、、崔鸿《十六国春秋》记十六国时期各国历史,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情况皆有记载,史料价值较高。以东晋年号纪年,表明作者有大一统意识。惜原书于北宋时期就已散失,明朝时又出现,多数人认为其为伪造。清后期,汤球、黄奭对此书进行了辑校。二、通史的编纂1、梁武帝编《通史》600卷基本上是抄撮其他史书材料,价值不大,没能流传下来。然其编撰通史的意识,对后人启发较大。2、北魏元晖修《科录》270卷从其他书可知,该书分科别类记述史事,在体例上应该算是创造。近人吕思勉曾利用此法撰书。三、地方史的编纂地方史,也称地方志或方志。东汉初年就已开始出现地方史志著作,主要是介绍地理,包括山川、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