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7420935

大小:15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科综合1.从商代到西周前期,青铜器上常见比较象形的族氏铭文,称为“族徽”。西周中期以后,这种铭文逐渐罕见。这一变化表明A.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得到强化C.血缘纽带逐渐松弛D.青铜文明走向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从商代到西周前期,青铜器上常见比较象形的族氏铭文……西周中期以后,这种铭文逐渐罕见”可知从商代到西周中期族氏铭文逐渐变少,说明宗族血缘关系逐渐松弛,故C正确;礼乐制度是一种等级制度,材料并未体现,故A错误;西周中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王势力逐渐扩大,分封制逐渐被破坏,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族

2、氏铭文减少,不是青铜文明走向衰弱,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也衰落,血缘关系不断松弛,体现在材料就是族氏铭文逐渐罕见。2.纬书相对于经书而言,是解释儒家经典的。在纬书中,孔子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例如,有一篇名叫《汉含孳》的春秋纬写道:“孔子日:丘(孔子)览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法。”这说明A.纬书与经书的区别逐渐消失B.纬书具有神秘主义的色彩C.汉朝儒学比较注重历史传统D.汉帝制法来源于《汉含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体现了纬书具有神秘色彩,故B正确;纬书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即以

3、神学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经书记载的是儒家经典,两者是有区别的,故A-14-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汉朝儒学注重历史传统,故C错误;材料讲的是《汉含孳》记载了汉帝制法的来源,不是说汉帝制法来源于《汉含孳》,故D错误。3.南宋高斯得在《宁国府劝农文》中分析两浙路的水稻高产区时说:“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日:‘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由此可知A.政府在江南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C.江南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D.北方人口南迁推动了江南开发【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上田一亩,收五六石……苏湖熟,天下足”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江南得到开发,成为

4、水稻高产区,并逐渐超过北方,故B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在江南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未体现江南生产技术的提高,故C错误;D项是江南成为粮食高产区的原因之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形成“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4.清朝的理藩院并非从明朝继承而来,其前身大约是1636年建立的“蒙古衙门”,它逐渐接管了与西藏、新疆和俄国等方面的事务。理藩院的尚书和左右侍郎通常均是满人,间或有蒙古旗人,从未有汉人担任。这表明清朝的理藩院A.是独立的外交管理机构B.体现了高度的君主专制C.

5、有一定的部族专制色彩D.有效地管辖了边疆事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清朝的理藩院……其前身大约是1636年建立的‘蒙古衙门’”可知理藩院是满族为管理蒙族事物而设立的衙门,具有部族政治色彩,故C正确;由材料“它逐渐接管了与西藏、新疆和俄国等方面的事务”可知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物和与外国的交往,不是独立的外交管理机构,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君主专制,故B错误;材料表明理藩院主要是掌管边疆少数民族事务,不是对整个边疆的管理,故D错误。-14-5.1928-1935年间,国民政府的收入42.23%取自关税,17.3%来自盐税,9.16%取自商业税。然而,其总收入只能支持80%的开销,

6、这些开销主要包括军费(40.3%)和债务(25%-37%)。由此可知A.国民政府关税收入不断增加B.贸易逆差影响国民政府收入C.国民政府无力解决民生问题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其总收入只能支持80%的开销,这些开销主要包括军费(40.3%)和债务(25%-37%)”可知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入不敷出,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且无力投入民生问题,故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国民政府的关税收入在增加,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国民政府与国外的贸易,“贸易逆差”无从体现,故B错误;材料反应的主题是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入不敷出,而D选项不是其主旨,故D错误。6.1895年以前的中

7、国,“公理”一词用于表达自然科学定律,偶尔用于经济事务之中。甲午战后,“公理”频频出现在上谕和大臣奏折中,主要指中西公共之理。1900年至1915年间,“公理”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该变化反映出当时A.国人对“公理”的理解存在偏差B.救亡图存成为思想主流C.知识分子越来越重视民主和科学D.儒学传统观念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公理”的含义由“自然科学定律”到“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反映了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