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试题---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名校试题---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5614782

大小:69.2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01

上传者:老李
名校试题---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名校试题---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名校试题---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名校试题---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名校试题---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校试题---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2.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000到1500名之间波动。这表明清代()A.人口总数的持续增长B.科举制度逐步完善C.科举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社会的流动性增强3.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B.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C.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D.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4.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5.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6.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B.其目的是适应抗战的需要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D.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7.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8.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执政期间,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A.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强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9.1534年欧洲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组织,该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却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特别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C.为了应对新教的挑战D.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0.1813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20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率税,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C.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D.殖民掠夺稳固了英国的地位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评价学者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霍华德·津恩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了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落克腾堡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桑托斯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罗斯福新政()A.最终以失败告终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C.具有阶级局限性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12.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主义政策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认可D.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枓,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给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则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则为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较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本上不生产生铁,但铁器制造业仍具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比重并不大。——摘编自李伯重《明清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能源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一般情况下,如熊彼特所言,“当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冲突时,它总得屈服。……在一定的时候所使用的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这种情况,最清楚地表现在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方面。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摘编自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围绕材料,結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1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1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65年—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反战运动开始于1965年,反战人员“超越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年龄、肤色的差别”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如1965年《纽约书评》的编辑们曾发起过一次反对约翰逊总统战争升级的请愿活动,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数千名越南退伍老兵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高喊“胡志明,民族解放阵线必胜”的口号,并扔掉了他们在越战中获得的勋章。受反战运动影响,新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庄严宣告“我要结束这场战争”。——朱美娣《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范旭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1908年,他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主修应用化学。虽然他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十分痛恨,但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有很深的感受。由于学行兼优,他在1910年毕业后一度留校担任专科助教。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中华民国的副总统黎元洪、著名军事将领蔡锷也都入股。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1945年范旭东突然身患急性肝炎,于10月4日与世长辞。——摘编自《化工之父范旭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旭东的主要贡献。 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答案1.D【解析】根据“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可知,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无法体现生产力水平是否趋向于平衡,排除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C【解析】材料的主旨是清代科举制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在清代的不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000到1500名之间波动”,科举考试的乡举,显然没有跟上人口的发展而发展,故C项正确;科举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自然就会减弱,故D项错误。3.C【解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区域差距是南北差距为主,说明中国当时经济是内向型经济,近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差距变为东西差距为主,这里说明的是外向型经济占据了主导,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是经济类型变化,不是自然条件比较,故A错误;材料比较的是古代和近代经济类型,故B项错误;农业经济发展并不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故D错误。4.B【解析】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5.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反映了孙中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和进步,说明其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其内涵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五族共和”是指五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不是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D项“最终”的说法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6.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于1935年,故A错误;“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这是为了应对抗日战争的需要实行的盐业专卖制度,故B正确;该制度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膨胀,不利于近代化发展的潮流,故C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7.B【解析】1953年中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对于农产品和物资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管理和销售,显然是保证工业化的顺利实施,故B正确;建国初期是工农业产品极端困乏,故A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以后,故C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已经完成,故D错误。8.C【解析】根据“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结合所学,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公民按照财产等级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材料说明富有的公民不仅可以享有较大的权利,同时也应为国家尽相应的义务,故C正确;A中“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表述夸大其词,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排除B;在奴隶社会的雅典,社会阶级对立不可能消除,D表述过于绝对,错误。9.C【解析】1534年即宗教改革后,耶稣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可知耶稣会是为了应对新教的挑战,故C正确;耶稣会的这些做法主要目的是为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服务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A;耶稣会的这些做法主要目的是为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服务的,B不是耶稣会的目的,排除;17、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0.B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关税降低、取消禁令,废止限制措施,都是因为自由贸易思想盛行原因,故B项正确;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C中生产效率材料无从体现;此时英国依靠的是商品侵略,不是殖民掠夺,故D错误。11.C【解析】霍华德·津恩认为新政没有为所欲美国人造福,落克腾堡认为新政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桑托斯认为新政主要是维护政府的信用而不是保护人民,据此可知,这几个学者都认为新政是维护美国政府或者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故有阶级局限性,所以选B;AB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中的材料没有体现新政的成就,故排除D。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这一史学素养,考生需要准确解读题干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中选择出完全符合所有材料的结论,也就是寻找各个材料的交集,另外需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与所给的材料要一一比对,这样才可以保证能够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12.A【解析】材料“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的单边主义受到多极力量的制约,故A正确;当今国际格局下,美国并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故B错误;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则,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而是反映多极化趋势对美国的制约,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3.(1)差异: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原因:(1)两者的工业结构不同:近代西方以重工业为主,对煤炭的依赖强,需求量大;明清江南地区,以手工业为主,多为轻工业,煤炭可以用其他能源代替。②两者的工业发展程度不同:西方重工业发展较快,生产资料的生产占比较大,对煤炭的消耗较大,明清江南地区,16世纪才建立手工工场,且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生活资料占比较大,生产资料占比较小,对煤炭的消费较少。(2)关系:能源革命推动了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能源革命。①煤炭作为化石能源,相比风能、水能、生物能源等有机能源,功效更高,是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主要能源,煤炭作为重要能源的使用,加速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蒸汽时代”的来临。②在新科技引导下产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石油工业兴起。【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异同及原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的西方各国的发展和材料二中的明清时期的能源的描述,可以从能源消费结构对各自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概括同;从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概括异。差异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从两者的工业结构、社会生产模式的不同来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一“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和材料二“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三次工业革命,从能源革命推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的相互促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即可。14.论题:经济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要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蒸汽机并非是18世纪的新发明,但在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推广和改进。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急剧扩大,对工业生产能力要求提高,对动力的需求增强,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并很快应用于生产领域。人类很早就认识了“电”,1831年法拉第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是在生产领域一直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技术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动力的要求更高,促使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并迅速推广,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综上所述,技术的进步和推广需要依赖经济的发展。示例二:论题: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经济发展是多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结果,以近代英国经济的崛起为例。首先,英国较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圈地运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在原有工场手工业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展开了工业革命,实现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英国经济快速的发展。 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发展,虽然关于蒸汽机的基本知识在18世纪以前已为欧洲人了解,但是只有到了18世纪,在各种因素比较齐备的英国,这项技术进步才逐渐发挥出其伟大的潜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因此,技术的进步需要其他要素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同时,技术进步的作用也并不能立刻显现。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配合的结果,技术进步必须在其他因素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示例三:论题:技术进步需符合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发挥作用。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应的社会经济基础。如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但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郑和下西洋之后再无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明清政府逐渐走上封闭保守之路,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反而落后于当时的西方。13世纪初指南针传入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西方由此开启了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西方的社会转型。指南针之所以在西方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西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为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由此可见,技术进步需要符合经济发展阶段才能发挥作用。(答案“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提炼出一个观点。由材料“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可以提出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由“在一定的时候所使用的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可提出经济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15.(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剥削加剧;严重的财政危机;官员冗腐现象严重。措施:裁汰冗官;提拔人才;加强对官员的考核。(2)作用:成为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背景:根据“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得出土地兼并严重;根据“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得出封建剥削加剧;根据“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得出严重的财政危机;根据“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得出官员冗腐现象严重。措施:根据“裁汰冗官”“大胆提拔”“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概括总结。(2)作用:根据“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概括归纳。16.(1)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具有国际性;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广泛;反战形式多样;以民间力量为主。(2)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盛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越南战争导致美国人民遭受沉重损失。【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和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65年—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2)美国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盛行、两极格局下的影响、越南战争导致美国人民遭受沉重损失等方面来回答。17.(1)条件:范旭东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日本留学和任教,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深受日本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的影响;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感染;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2)贡献:开创了中国化工业的先河并推动其迅速发展;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积累了宝贵的化工科技财富;为抗战时期大西南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解析】(1)条件:根据“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得出范旭东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根据“东渡日本留学”“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有很深的感受”得出:日本留学和任教,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深受日本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的影响;根据“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得出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感染;根据“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联系所学,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2)贡献:根据“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概括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