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陈爱华

我的教育故事陈爱华

ID:37425831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我的教育故事陈爱华_第1页
我的教育故事陈爱华_第2页
我的教育故事陈爱华_第3页
我的教育故事陈爱华_第4页
我的教育故事陈爱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教育故事陈爱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差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陈爱华                        本学期接手四一班,发现这个班的后进生尤其多,对班级班风的影响特别大,为此转化后进生是我本学期的重中之重,一进教室,就像杂货铺,疯人院,心想:怎么这么倒霉,接一个这样的班?说归说,责任的趋势还是要求我认真要抓这个班?针对后进生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     (一)以鼓励为主,注意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当学生有奋进的欲望时,你能及时鼓励,在学

2、生身置迷途,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 ,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程万鹏同学体质较差,常生病,也有时请假及课堂上常睡觉,学习上跟不上,但我看出他其实也想学好来,努力去完成作业,不懂的就请教别人。尽管他老是考不合格,但我并不埋怨他,找时间跟他谈心,鼓励他,还在班上表扬他好学,奖点小礼物给他。现在他的语文兴趣越来越浓了了。     (二)树

3、力榜样作用,以行导之。     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做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差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差生”最终能够形成很

4、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我班刘昊同学很不讲卫生,我常在其桌下发现纸巾,纸屑,以致影响班容。我不但天天检查他的座位下,而且几次帮他打扫,现在他一看见我看他桌子底下就反怵,少见有杂物了。     (三)注意细微,以关怀感化。     “差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风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

5、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差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周子淳同学课堂纪律很差,上课不但自己不听讲,还老是干扰别人,老师越批评他他越不当一回事,还跟你对着干,我观察后发现他这人受软不受硬,关怀对他来说更有效,于是我不断找他聊,学习,生活中的事情都聊,不久他发现我并不是针对他,而且是关心他,他也不讨厌老师了,上课时还很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字体书写端正多了,成绩有较大进步。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后

6、进生叫袁伟康,因父亲身体不好,母亲要一人承担家庭重担,对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外辅导,行为习惯等方面较少关注,也无暇管理他在上课时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班级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

7、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起来!一天早上我刚一到校,就有小组长陆续来交作业本,大约到了要上课的前两分钟,我们班的班长拿着一叠本子来到我身边,她交过本子后说:“老师,我们组的袁伟康不交本子,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做。”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

8、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     (四)放大优点,放正“敏感”点。      在感化“差生”的教育中,如果把“敏感点”放在“问题”上,对“差生”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