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

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

ID:37434129

大小:2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3

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_第1页
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_第2页
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_第3页
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_第4页
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微烛光传友谊,点点细节品匠心【内容摘要】品味《蜡烛》一文独具的“匠心”,解析文本,指导写作。【关键词】《蜡烛》匠心写作指导【正文】《蜡烛》一文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按常规,此文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然而教学此文前,我还是颇费思量:是按一般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分析老妇人形象、归纳中心,还是另辟径蹊,选择不同角度的突破口,让学生收获更多?细品其文,它文质俱佳,感人至深,如果用心指导,让学生了解作者独运的匠心,对学生学习写作无疑大有裨益。我决定把这一课的教学核心词定为“匠心”,课堂教学定位

2、是通过解读作者的“匠心”,达到解析文本,指导写作的教学目的。(一)匠心表现之一:以小见大课堂伊始,我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带领学生回顾第一单元“单元提示”中的关键词——战争。作为写作题材,这无疑是超大的。我提出思考:如果让你写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你会怎样构思?很多学生都提到了写战场上发生的事,写各种战役,写人们如何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等等。这时候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大题材,适合于用浓墨重彩的、史诗般的巨著去表现,但能驾驭史诗般的巨著的作者毕竟只是少数,是不是除了大部头,我们就没法去涉及这样的大题材?事实并非如此

3、,更多的作品以小见大,用小人物、小故事表现出了大题材、大主题,同为精品。仅以本单元第二课《芦花荡》为例,作者表现的同样是战争题材,却不是正面进入战争的艰苦惨烈,而是用沉静从容的笔墨叙述了在诗情画意的苇塘里发生的一个老英雄的传奇故事。他以自己的方式为苇塘中抗日队伍坚持战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手无寸铁,独自一人,却惩治了十几个鬼子,把他们打得头破血流。老头子虽名不见经传,却有着老当益壮的气概、爱国抗日的热情。凭着这样的爱国热情他演绎了抗日传奇。老头无名无姓,说明他普通平凡,但是不就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老头一样平凡却血性的中国人

4、,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作者从小人物小事情着手,表现了抗日战争的大题材以及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不可征服,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个大主题。有了对“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理解,我开始引导学生明确《蜡烛》中的以小见大。这篇战地通讯叙述了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小人物)埋葬一个年轻的苏联红军士兵(小人物)并为他在坟头点燃蜡烛(小事物)的故事(小事情),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二战背景下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大题材、大主题)。可见,只要巧妙运用以小见大,选择典型材料、巧妙设计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其实大题材我们也

5、可以驾驭。(二)匠心表现之二:老少配“老少配”是《蜡烛》一文又一匠心的体现。课堂中,当学生明确了蜡烛的主人是老妇人时,我请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表现她“老”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了这些句段:“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15段);“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个小时。”(23段);“几小时的功夫,她一捧又一捧,竟然堆起了一个小小的的坟堆。”(26段)这些句段中,连栏杆也跨不过去的描写,“十步”与“休息三次”、“

6、一个小时”在数量上形成的鲜明反差,堆起一个小小的坟堆竟然用了几个小时,无一不在向读者表明妇人的衰老程度。我尝试着让学生大胆设想:把老妇人换成《芦花荡》中的老头子,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大大调动,积极发表看法,但是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虽然他们都“老”,但是绝对不能调换。因为老头子老当益壮、行动敏捷,如果让他穿过方场来安葬死者,应是轻松容易的事,却很难造成感人的效果。正因为老妇人年老体弱,一举一动都是如此艰难,她在炮火中的种种置生死与度外的行为才显得格外用情至深,让读者不自觉地发问:她和死者是什么关系?她的力量源

7、泉是什么?有了这样的疑惑,学生很自然地将注意力转向死者——年轻的苏联红军战士,年纪轻轻,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来到异国的土地上为赶走纳粹法西斯,争取南斯拉夫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献出了生命。面对这样的死者,她怎么忍心让他暴尸战场?!她要让红军烈士安息啊!在老妇人的眼里,他就是她的孩子,她亲吻着他已然没有了温度的嘴唇和前额,像亲吻熟睡中的孩子……这一老一少,母子之情氤氲开来,弥散在每一个文字中,感动着每一颗跳动的心。作者就是这样独具匠心地将“老”和“年轻”联系起来,将文章的情感推向高潮——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友谊是多么深厚啊!

8、(三)匠心表现之三:反常合道按常理,人物因为各种矛盾冲突,所以才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蜡烛》一文在人物的安排上极为反常:老妇人和年轻战士来自不同国家,素昧平生,相遇时更是生死两茫茫。这样的八竿子打不着、八辈子挨不上的关系,居然要表现情同母子的深厚情谊,很是有悖常理。然而,作者偏偏用众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