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辛亥革命(练习题)

二、辛亥革命(练习题)

ID:37448063

大小:56.0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二、辛亥革命(练习题)_第1页
二、辛亥革命(练习题)_第2页
二、辛亥革命(练习题)_第3页
二、辛亥革命(练习题)_第4页
二、辛亥革命(练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辛亥革命(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辛亥革命(练习题)1、“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2、“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

2、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武汉战役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④标志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

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6、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

4、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7、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5、()A.成立中国同盟会B.发动辛亥革命C.建立中华民国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8、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美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蒋家台湾的保护国、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结论与史实不吻合的是()结论史实A.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临时约法》规定责任内阁制B.美国是中国二战抗日的盟军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美国是中国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D.美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建立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10、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D.脱离清朝,共同反帝11、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7、“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12、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13、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

8、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客观地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D、孙中山全面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