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

ID:37484860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包身工》说课稿_第1页
《包身工》说课稿_第2页
《包身工》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包身工》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包身工》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包身工》,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和报告文学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反映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提出的要求。《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众,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在学习中让学生感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

2、引导学生体会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2、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新闻和报告文学的要求是:了解新闻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据此,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应该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对于人的尊

3、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在结构上点面结合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2)人物刻画、 场面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以及语言特色。4、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解读文本,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第二课时,探究延伸,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说学法教法1、学情分析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

4、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2、教法采用读议讲读法,讲解阅读文本,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探究延伸,讨论思考,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学法:自主预习复习、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为辅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将新闻这一文体引出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继而带出《包身工》这一报告文学的典型作品,指出报告文学不同于新闻的特征——文学性。2、解题、作者与创作背景简单介绍文章的题目、作者及其创作,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3、讲解生字词4、课文分析速读课文,设置问题:文中有哪些描写包身工生活状况的句子浏览课文,划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第一部分(1-8)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议

5、及包身制度的产生。第二部分(9-19)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议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第三部分(20-41)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第四部分(42-44)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黎明即将到来。在层次划分中,把握文章的两条线索,以及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并思考背景材料在文中的作用,解决课后练习中的题目。主线:时间顺序,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副线: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背景材料: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包身工发展及原因,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作用:数字精确,记述详实,体现新闻

6、的真实性,强化了对包身工制度罪恶的认识,深化了主题,增强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多种手法穿插使用使两种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的写法、记叙手法、对比手法、类比手法、丰富的语言。课文延伸,将富士康连跳以及2007年山西黑砖窑的“奴隶”们这两事件进行比较,让同学们警惕现代“包身工”,关注社会与人民,珍惜我们目前的美好生活。5、总结全文本文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砸烂枷锁,迎来黎明。6、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8)记叙包身工

7、起床情景第二部分(9-19)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第三部分(20-41)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第四部分(42-44)总结全文。主线:时间顺序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副线: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写作手法:点面结合的写法、记叙手法、对比手法、类比手法、丰富的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