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ID:37510677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包身工导学案_第1页
包身工导学案_第2页
包身工导学案_第3页
包身工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包身工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武安三中高一语文组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主备人:张丽芳审核人:贾丽《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讨论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时代背景,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学习重点】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2、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学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难点】把握文章典

2、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及语言特色。【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手头资料,了解作者、背景知识及报告文学的特点。2、筛选积累重要字词(参考“咬文嚼字’)3、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画。①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标记相应的段落。②与“外头工人”相比,包身工具有什么特点?试给包身工下定义。③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知识链接】一、报告文学1、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

3、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2、《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二、作家作品:读《全优设计》“连线作者”三、创作背景:读《全优设计》“走近文本”武安三中高一语文组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主备人:张丽芳审核人:贾丽《包身工》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检查预习情况。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3、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把握课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一

4、、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蠕动()拎着()弄堂()游说()抹()辊()执拗()簿子() 籼米()莴苣()揩地板()搽粉()蹒跚() 骷髅()谄媚()怔住()锭子()二、整体感知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选择哪些场景描写“包身工”的什么样的生活?    线索:场景:2、文章在叙述了包身工的新闻事实之后,又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试找出这些背景材料,并分析其作用。三、探究学习标出关键句,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  四、概括本文主旨。五、课堂思考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他们承受的黑暗、残酷带给我们深深的

5、震撼,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使我们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课外作业】完成《全优设计》“知能达标”1-8题武安三中高一语文组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主备人:张丽芳审核人:贾丽《包身工》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2、把握文章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及语言特色。【学习过程】一、品读鉴赏、合作探究1、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它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

6、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那么,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2、课文第三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褒词贬用除了上面这句话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4.第35段:“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

7、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请分析此段的表现手法。5.第49段:“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请分析此段的表现手法。6.分析本文最后一段的表现手法:“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

8、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