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

ID:37545318

大小:2.63 MB

页数:135页

时间:2019-05-11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_第1页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_第2页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_第3页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_第4页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理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曹香林目的要求在了解维生素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比较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第一节概述一.维生素概念二.维生素分类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比较1.概念是一类维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必须由饲料提供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及其先体物。一、维生素的概念2.特点:不参与机体构成不是能源物质需要量少主要

2、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过量——中毒症一、维生素的概念二、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B族):C、B1、B2、B6、泛酸、烟酸、胆碱、B12、叶酸、生物素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1.吸收:脂溶性维生素——脂肪水溶性维生素——被动扩散B12——内在因子(糖蛋白)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2.体内储存的数量和能力:脂溶性维生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储量多,尤其是VA;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储存,每天随大量水排

3、出;3.排泄路径脂溶性维生素——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尿中排泄某些来自于微生物合成的B族维生素也经粪便排出。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4.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超过推荐量的500倍)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水溶性维生素却不会(随尿排出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5.饲料中含量不足时,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均会产生缺乏症状。四、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使动物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

4、良,生长受阻及饲料利用效率下降等,但也因不同的维生素而异。五、维生素的需要特点1、饲养方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散养)2、动物生理状况3、生产水平4、体内储备5、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六、维生素的来源1.饲料——维生素或其前体物2.消化道微生物合成:瘤胃、大肠3.体内转化——种类有限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二.VD一.VA三.VE四.VK特点1.溶于脂溶性物质——吸收、运输、代谢沉积;2.容易在体内积累;3.排泄——胆汁;4.容易产生中毒。一、维生素A结构式(1)结构含有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1、结构与

5、性质(2)性质黄色结晶,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易被氧化。一、维生素A2、类型与存在形式(1)类型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每种都有顺、反两种构型.其中以反式视黄醇效价最高。(2)存在形式A1------哺乳动物和海水鱼的肝脏A2------淡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的前体物------植物国际单位(IU)、视黄醇当量(RE)1IU维生素A=0.3微克视黄醇=0.55微克维生素A棕榈酸盐=0.6微克β-胡萝卜素1RE=1微克视黄醇一、维生素A(3)单位(4)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有多种类似物,其中以β-

6、胡萝卜素活性最强.转化:一分子β-胡萝卜素经酶作用可生成两分子视黄醇,可提供动物2/3的维生素A的需要.转化部位:肠道一、维生素A一、维生素A维生素A的主要功用:⑴促进粘多糖的合成,维持细胞膜及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和正常的通透性⑵参与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对维持视网膜的感光性有重要作用⑶维持软骨上皮细胞的成骨和破骨细胞的正常活动二、维生素DVD3VD2(1)结构1、结构与性质(2)性质无色结晶,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遇酸碱时性质稳定,但遇酸败脂肪和碳酸钙等无机盐时易被破坏。2、存在形式与活性

7、(1)存在形式VD有VD2、VD3等多种形式,活性各异。D2--麦角钙化醇(植物);D3--胆钙化醇(7-脱氢胆固醇)(皮肤、肠壁和其它组织中)。(2)活性1IUVD=0.025ugVD3(3)VD的活性形式VD325-羟化酶25-OH-D31,25-(OH)2-D31-α-羟化酶24,25-(OH)2-D325,26-(OH)2-D31,24,25-(OH)2-D3肝肾肾肾肾二、维生素D2、功能与缺乏症(1)功能A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磷水平,促进骨的钙化;B与肠粘膜细胞的分化有关;

8、VD缺乏的大鼠和雏鸡的肠粘膜微绒毛长度仅为采食正常饲粮的70-80%。C促进肠道中Be、Co、Fe、Mg、Sr、Zn以及其它元素的吸收。二、维生素D(3)VD的过量特征:血液钙过多,动脉中钙盐及组织和器官广泛沉积,骨损伤剂量:连续饲喂超过需要量4-10倍以上的VD3可出现中毒症状。二、维生素D4、来源(1)植物性饲料:维生素D2(2)动物性饲料:维生素D3-肝和禽蛋二、维生素D三、维生素EVE又称生育酚,自然界存在α、β、γ、δ、ζ1、ζ2、η和ε八种具有VE活性的生育酚,以d-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