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_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_袁毓林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_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_袁毓林

ID:37566416

大小:1.39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25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_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_袁毓林_第1页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_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_袁毓林_第2页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_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_袁毓林_第3页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_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_袁毓林_第4页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_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_袁毓林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_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_袁毓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语言学》第16卷2014年第4期379-395页,北京*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袁毓林北京大学提要本文用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乐观心理原则,来说明“救火、养病、恢复疲劳、打扫卫生”一类看似逻辑乖谬的表达的结构形成和语义理解机制。文章以“救”为主要的讨论对象,首先调查“救”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实现方式,刻画“救”的概念结构、语义范围(义程)和语义侧面(义面),说明“救”的受事论元和原因论元作宾语跟“救”的两个义面(援助、使免于)的对应关系;揭示乐观原则是“救”的广泛的义程与突出的义面之间的平衡机制,人们用它来消解“救”可以带受事

2、宾语和原因宾语所造成的歧解。最后,把这种歧义消解机制推广到“养病、恢复疲劳、打扫卫生”一类组合上。关键词乐观原则论元结构概念结构语义范围(义程)语义侧面(义面)歧义消解1.引言:看似逻辑乖谬的语言表达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所以语言似乎应该直接象征现实,或者间接反映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经验和认识。但是,语言有时却不太给力,会出现一些看上去违背常识、甚至逻辑乖谬的表达。例如:(1)a.救人、救落水儿童、救国救民、救了全城人的性命b.救火、救荒、救灾、救难、救贫、救穷、救急、救险(2)a.养身体、养身子、养精神b.养病、养伤(3)a.恢复健康、恢复身体、恢复体力、恢复精神、消除疲劳、解除疲劳b.恢

3、复疲劳、恢复失地(4)a.打扫院子、打扫街道、打扫落叶、打扫垃圾b.打扫卫生(1-4)中a、b两种说法,都是述宾结构;如果简单地用“动作-对象”这种语义模式去解读,那么它们多少是有点矛盾的。比如,“救人、救国救民”、“养身体、养身子”、“恢复健康”、“打扫院子、打扫落叶”都可以理解,听上去也*谨以此文纪念吕叔湘先生110周年诞辰。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批准号:12&ZD175)的资助,还承同事胡敕瑞教授指正,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本刊网址:http://www.ddyyx.com379合乎情理;但是,“救火、救荒

4、”、“打扫卫生”就令人困惑,而“养病”和“恢复疲劳”就简直是匪夷所思了。其实,早在1950年代,我国语文工作者就已经注意到这种看似有违常理、不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并且有过讨论。后来,在新的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类似的讨论也不断延续。比如,在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和《语文学习》等报刊,对这几种表达进行了讨论。1980年代以后,吕叔湘(2002[1984])等也讨论过这些问题。现在,我们打算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大规模语料库的支持下,重新讨论这个问题。为了简单和方便,下面我们主要讨论“救”的意义和用法,兼及其他词语。2.“救”什么?为什么“救”?面对

5、“救”的两种几乎矛盾的意义和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采取了如下分立两种义项(sense或lexicalgloss)的处理方式:救jiù[动词]①救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命

6、挽~

7、营~

8、搭~

9、抢~

10、一定要把他~出来。②救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亡

11、~荒

12、~灾

13、~急。从释义文字(gloss)上看,这两个义项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从举例所反映的用法来看,这两种用法(搭配方式、选择限制)正好是互补的。并且,如果采用义项②“救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这种把搭配项放在括号中的做法,那么义项①应该改写为“救助(人、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这两个义项实际上

14、是同一个意义,词典编纂者根据这个意义的两种搭配方式(选择不同的论旨角色作为宾语),把该意义分裂为两个义项。那么,搭配方式的不同是否可以作为义项分立的依据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考察“救”的宾语对于相关论旨角色的选择问题。通过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调查①,我们发现,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救”主要支配三种论旨角色不同的论元:1)施事(agent,记作A),即实施救助行为的人、机构等,或起到救助作用的事物;2)受事(patient,记作P),即救助行为所针对的人或事物等;3)原因(reason,记作RN),即救助行为发生的原因或理由等。从这些论旨角色跟主语、宾语等句法成分之间的配位关系来看,施事A

15、通常做“救”的主语,受事P和原因RN通常做“救”的宾语。并且,受事P和原因RN在宾语位置上互相排斥:如果“救”选择了受事P做宾语,就不能选择原因RN做宾语;反之亦然。例如:①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现代汉语部分有3亿多字的语料。380当代语言学(5)a.向秀丽扑烈火,欧阳海拦惊马,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张华救老农,都是见义勇为的范例。b.说是南宋临安府有个书生奚宣赞,游玩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