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系统总论和心脏解剖

脉管系统总论和心脏解剖

ID:3757551

大小:5.49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7-11-23

脉管系统总论和心脏解剖_第1页
脉管系统总论和心脏解剖_第2页
脉管系统总论和心脏解剖_第3页
脉管系统总论和心脏解剖_第4页
脉管系统总论和心脏解剖_第5页
资源描述:

《脉管系统总论和心脏解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血管系统第一节总论第二节心脉管系统一、心的位置和外形二、心腔三、心的构造四、心传导系五、心包六、心的血管七、心的神经八、心的体表投影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动脉血管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管道淋巴系统淋巴器官淋巴组织脉管系统的功能:运输作用(养分、代谢产物、激素);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心血管系统的总论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1.心:主要由心肌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2.动脉artery: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3.毛细血管(capillary):是连于动、静脉末梢

2、之间的细小血管。4.静脉vein:是运送血液流回心的血管。1.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各部毛细血管全身各级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右心房2.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三.血管吻合动脉网、动脉弓;静脉网、静脉丛动静脉吻合;侧副管、吻合管、侧副循环心Heart一.心的位置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2/3居正中矢状面的左侧,1/3居正中矢状面的右侧。二.心的外形倒置的圆锥体形,尖朝向左前下方,底朝向右后上方,心轴与正中矢状面成450角。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沟(模型)心尖由左心室构成,体表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锁

3、骨中线内侧1~2cm。心底由左心房和小部右心房构成。二面:胸肋面、膈面(房室交点是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交点)。三缘:右缘、左缘、下缘四沟:冠状沟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分界标志;前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胸肋面的分界标志;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膈面的分界标志;后房间沟是左右心房在心底的分界标志。左右冠状动脉20、21、静脉右心耳界沟、界嵴卵圆窝冠状窦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右房室口(一)右心房固有心房腔静脉窦三.心各腔房间隔、室间隔;左右半心;心房、心室。(二)右心室固有心腔动脉圆锥室上嵴隔缘肉柱三尖瓣复合体节制索肺动脉口肺静脉口左房室口(三)左心房(和右心室)左心耳

4、左心房窦(四)左心室窦部主动脉前庭左房室口主动脉口左室条索二尖瓣复合体主动脉瓣(窦)心各腔出入口和主要结构四、心传导系定义:特殊心肌细胞自律性、传导性概述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产生和传导冲动,节律性控制心脏活动。1.窦房结sinuatrialnode:心节律起搏点,呈长椭圆形,位于上腔静脉口附近右心房壁心外膜下。2.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node:位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的前上方的右心房的心内膜下。3.房室束4.左右束支5.Purkinje纤维网。五心的构造p225右纤维三角左纤维三角二尖瓣前瓣二尖瓣后瓣三尖瓣隔瓣主A瓣右瓣主A

5、瓣左瓣1、心纤维支架主A瓣后瓣纤维环三、心的构造(一)心纤维性支架右纤维三角Todaro腱左纤维三角圆锥韧带瓣膜间隔心内膜(瓣膜)心肌层(心房肌和心室肌)心外膜(浆膜性心包脏层)2.心壁的构造房间隔(卵圆窝)室间隔(肌部)3.房间隔和室间隔室间隔(膜部)六.心的血管(一)冠状动脉coronaryartery1.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左窦,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行向前方分支。(1)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分布左、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的前2/3部。(2)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分布左心房和左心室壁。2.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右窦,经右

6、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入冠状沟右下行,绕心右缘至膈面,多在房室交点附近分二终支。(1)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行,分布左、右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1/3部。(2)左室后支:分布左心室后面心壁。(3)窦房结支:分布窦房结。(4)动脉圆锥支:向左横过动脉圆锥的前面,是左右冠状动脉之间的重要吻合。(5)右缘支:分布右心室右壁。(6)房室结支:分布房室结和房室束的近段。(二)静脉(链接)1.心最小V:2.心前V:2~3支,起于右心室前壁。3.冠状窦:长约5cm,冠状沟后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开口于右心房。心大V→冠状窦左端心中V→冠状窦右端七.心包pericard

7、ium(一)纤维心包:上与大血管的外膜相移行,下面与膈中心腱愈着。(二)浆膜心包:壁层贴纤维心包内面,脏层覆心肌的外面。(三)心包腔:脏、壁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移行成的间隙。心包横窦、心包斜窦。作用:心包对心有保护作用,以保持血容量的恒定。八、心的体表投影左上点:左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1.2cm右上点:右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侧缘1cm右下点:右第7胸肋关节处左下点:左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理论课到此结束,下面实验认真观察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