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

ID:37582833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1页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2页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3页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4页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摘要在世界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跟影响力显著上升,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国家近年来相应派出许多汉语教师,包括孔子学院/汉办,或是其他途径出去的汉语志愿者。这些海外教学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关乎着汉语推广的进程和前景,也是本文的研究焦点。文章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着重分析研究在泰国的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主要探究教学、文化、生活等跨文化事例并给出解决方案,从外部因素以及志愿者自身等其他方面总结出如何塑造跨文化能力,给出合理建议,本论文以期对

2、汉语国际推广专业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汉语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研究一、绪论(一)选题原因及意义汉语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全球范围兴起。每年我国派出大量汉语教师志愿者传播汉文化。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初次接触海外文化,从本土汉文化过渡到另一种文化,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因为语言交流障碍、价值观、生活习惯、气候饮食等细节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各种文化障碍的出现。也有许多没有教授外国学生的经验,在海外学校既要遵循校方内部规章制度,又要完成课堂汉语教学,无形中加大了志愿者的教学工作压力。

3、初次走上教学岗位的志愿者需要面对的挑战除了如何管理课堂,还有调动课堂积极性,让学生们对汉语产生兴趣。在各方面压力与挑战下,海外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海外的教学生活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所在地生活,将会严重影响海外志愿者的教学甚至自身精神状态,造成志愿者心理上排斥、精神上抑郁或更严重的情况。在前几年的海外志愿者交流中,有多例志愿者无法适应当地生活选择中途回国或者自杀的案例,因此应当加深适应能力研究,发现在海外教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做出应对策略,提高海外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给未

4、来的海外教师更多有效培训与建议,减少跨文化交际问题引起的教学障碍。(二)研究现状由于汉语教学事业起步较晚,重视度不够高,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很少,关于海外志愿者本身的研究就更少了。最早提出跨文化适应定义、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的是美国人类学家Redfiled,Linton和Herskovits[1],之后西方学者在这片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结果。1955年,Lysgaard提出了名为U型曲线的假说[2],他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是动态的,要经历刚开始的调整阶段,危机阶段和再次调整三个阶段,对文化的满意程度

5、是不断变化的,就像U型曲线一样。相似的理论,Oberge提出“文化冲击”概念[3],指的是一个人在进入不同文化环境后产生的心理上的冲击感受,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蜜月阶段,刚进入新环境,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新奇、充满激情,与自己国家所不同的一切都会让人心理上产生好奇感;接着就是挫折期,当你领略完新环境之后,时间长些就会因为异文化和本国文化之间大大小小的摩擦而感到不适,产生焦虑感、孤独感、无力感甚至精神或心理出现疾病;一般志愿者在异国教学时间都在一年以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一直沮丧,所以会出

6、现恢复期,渐渐了解异国文化,比较与我国的不同之处,并试着去包容、了解,求同存异才是好的相处模式;过了恢复期之后,海外志愿者会形成自己的生活与交往模式,逐渐适应在异国的生活状态[4]。还有学者指出,经历文化冲突之后会经历融合、分离、同化和边缘化四种状态,当然每个海外志愿者在文化适应后都会有对应的不同状态。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跨文化交际学,当时的“文化热”还有对于西方各种文化理论的引入和介绍促进了跨文化交际学学科在中国的兴起。最先在中国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诗胡文仲等学者。中国的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

7、讨会是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并以此成立了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我国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最初集中重点在外语教学、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是英语教学领域。早些时期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学者多为外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因为这群人最先接触到西方跨文化交际理论,其中也不乏在海外留学或者有访问经历者。我国跨文化交际领域较为有影响的著作包括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1995)、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1996)、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1997)、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8、》(1999)。[5]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本专业老师的学术调查研究。或许是因为地理距离较近,文化差异不太大的缘故,赴韩国、泰国的志愿者比例较大,因此有很多专门研究赴韩、泰的志愿者跨文化适应文章。我国学者刘俊振在Mendenhall和Oddou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三维文化适应理论[6]:自我导向是在不同文化中保护自己、享受自己的状态以及心理健康的状态,能够较快顺应异文化并找出能够让自己快乐的方法,也可以轻松地处理遇到的文化障碍等境况;他人导向是指一个人所应有的关注所在国同事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