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3)

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3)

ID:37589056

大小:7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5

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3)_第1页
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3)_第2页
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3)_第3页
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3)_第4页
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3)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摘要2一、前言3二、收入分配改革的现状4(一)从总体差距看41、从领域方面思考42、从分配方面思考4(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6(三)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6(四)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6三、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简析7(一)初次分配领域存在不公正,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7(二)在再分配领域,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备8(三)第三次分配格局尚未形成8四、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的对策建议9(一)在初次分配领域,实行公平、公正政策9(二)在再分配领域建立强有力的调节机制101

2、、改革政府转移支付制度10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10(三)加速推进建立第三次分配体系,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11结论12参考文献1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和谐健康发展。所以要想彻底解决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就必须得正确理解公平的内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公平

3、问题。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来调节收入分配,尽可能的做到在分配领域尤其是在再分配领域中的公平公正,逐渐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关键词: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前言基尼系数是经济学中测量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在0和1之间。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

4、到0.36之间。据专家测算,我国城乡平均的基尼系数1997年为0.37;2003年为0.44;2010年为0.5。现已属贫富差距悬殊国家,并且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如不加以控制,任由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必定会形成就业、养老、医疗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公民因利益格局明显反差而产生被剥夺感和社会不公平感,由此产生的“仇富”现象正严重威胁着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房地产开发商和失地农民之间、工厂老板和农民工之间的紧张关系,常常成为社会冲突的爆发点。不稳定

5、的社会无从谈起和谐发展,这与党中央一再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另外,收入的分配情况能够通过抑制或促进消费,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近年来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激励下,实体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但是随着贫富差距的增大,必定会削弱相当一部份人群的消费能力,从而抑制了扩大内需的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的脚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改善,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已经

6、成为社会普遍热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就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理解,还望多指正。二、收入分配改革的现状(一)从总体差距看1、从领域方面思考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属于经济领域的公平。也是社会等其他学科着重考察的主要问题。公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因为它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还存在于法律领域、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但是不管我们将公平界定在哪个领域,它的含义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手段意义上的公平也就说是从具体的操作方面出发,来解决如何公平的问题;二是通过目标意义上的公平也就是从人的理性出发

7、,来解决如何确立一个理想的公平的和谐社会秩序的问题。这里我要说的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则是属于经济领域的公平,也是社会学等学科着重考察的主要问题,其本身具有双重性,即手段和目标都要兼顾。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讲的公平分配要以促进生产发展,达到理想社会秩序为手段进行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和谐社会要追求的共同目标。介于收入分配中谈到的公平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是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此,生产资料所占有的公平与否,最终决定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2、从分配方面思考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中,收入分

8、配公平都是以按劳分配作为基础的。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做过这样的论述。他让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者所拥有的权利是和他们所提供的劳动成正比的;平等必须用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这是一种不承认阶级差别的平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但是这样平等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所理解的平等,空想主义者往往都把平等和平均主义混淆了。马克思所说的平等的权利,是针对不同的劳动者给与不同等的权利。它是肯定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也默认不同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