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

ID:37590957

大小:1.03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12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_第1页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_第2页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_第3页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_第4页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主讲: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沈创鹏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张横柳概论一、阳明生理功能阳明之气:胃、大、小肠、脾及其手足经脉共同配合相互协调而产生大量阳气与津液,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相对平行。阳明内涵:小肠属于阳明。据《内经》“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据《素问》“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小肠主受盛,化物出焉,大肠主传导,变化出焉”。在生理上胃肠相互协调,自成一个特殊系统,实相合拍。若将大小肠分割为二,在脾胃病中,实感牵强,不能自圆其说,故胃肠为阳明之腑,以胃为主,仲景称胃家,理在此也。由是阳明胃从广义指胃大

2、小肠,狭义即六腑之胃。脾、胃、肠自成特殊系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并为胃行其津液,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胃气以降为顺,脾气主升,二者互为表里,同居中卅,通达上下,一升一降,燥湿相济是主持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小肠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导,始终保持胃肠的胃实肠虚,胃虚肠实,虚实交替的正常生理现象。此即经曰:“实而不满”从而产生大量的阳气与津液,为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物质基础,在正常情况下,阳气与津液保持相对平行即“阴平阳秘”。大肠小肠脾喜燥主升喜润主降津液胃升降有常燥湿相济分清泌浊传导化物胃大肠二、阳明病因病机传经而来:三阳

3、病误治本经自感:风寒直犯阳明津液受伤阳热亢盛(津伤热盛)互为因果阳明悍热亡阴三急下三、证型阳明本证邪热郁于胸膈—心中懊憹—栀豉汤证胃热炽盛—大热大汗大烦渴—白虎汤证脉洪大津伤热结于肠—潮热谵语不大便—三承气腹胀满痛阳明湿热郁蒸—目、身、溲黄—茵陈汤证四、治则:清下两法五、预后阳明病是正盛邪实的里实热证,清下两法运用得当,药到病除,预后良好,传变少,故云“万物所归,无所复传”,高度概括了其预后。但若误治失治,津伤甚则可出现亡阴危候即阳明三急下局面。清宣郁热—栀豉汤辛寒重剂—白虎汤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清法下法—攻下实热燥结—三承气

4、汤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一、阳明病提纲原文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提要:阳明病提纲证分析:阳明之为病与太阳之为病之义类同胃、大、小肠,以胃为主与胃互为表里的脾胃家经曰:“小肠大肠皆属于胃”215:“胃中有燥屎五六枚”217:“以燥屎在胃中”依据:实正气强而不虚(阳明为多气多血一经,胃气强弱反映正气强弱)阳明病病性—里实热证(生理:阳明化生气血、津液、阳气一经,病理:阳明从燥化,因阳明以燥气为本)邪气盛实(经曰:邪气盛则实)胃肠虚实交替失常(生理上,胃肠始终保持一虚一实,虚实交替,此即经曰:“实而不满”,若阳明实而不通则胃家

5、实,即“实而满”)胃家实:是以病机形式来阐述阳明受邪之后致津伤热盛的机理,故胃家实既概括阳明内外(热与实证),又揭示了阳明胃肠燥、热、实的特点。启发本篇主要是讨论阳明胃肠燥、热、实证为主,白虎、承气证是主体部份。诚然,仲景以知常达变,篇中尚列举了栀豉证、吴茱萸证、茵陈证都是为了辨证需要,决不可以此否定“胃家实”这一提纲证。二、阳明病病因病机原文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原文181:问曰:何

6、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原文185:本太阳,初得病时,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原文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提要:述阳明病成因及其脉证分析:179条指出太阳少阳误治可转属阳明。181、185条言太阳转属阳明因发汗太过或误吐下亦有发汗不彻等来路。179、185条提示亦有不经发汗或误治,因燥热亢盛,而形成阳明病。成因脉证:汗出濈濈然、大便难三、阳明病脉证原文182:

7、问曰: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提要:阳明胃热亢盛在外的证候分析:外证原文:后世陈氏称之阳明经证与太阳经证(表证)的概念不同内涵:阳明胃热亢盛,胃热从内向外充斥之意。故外者,非表之义身热汗出病机:胃热炽盛,充斥于外(有蒸蒸发热,身热潮热之分)特征:一般以壮热为多,全身性,一边壮热边出汗,热不因汗出而衰病机:胃热炽盛,热迫津出,推之口渴自在其中。特征:全身性大汗出,伴口渴喜冷饮不恶寒反恶热言表证己解据“恶寒何故自罢”(183)胃热炽盛,热自内向外透,为阳明热型脉大—洪大之意,阳明胃热充斥于脉气鉴别:阳明病

8、太阳中风发热壮热/蒸蒸发热热从内蒸,扪之愈久则热感越甚大汗出必伴烦渴翕翕发热,热在体表初触则热感,久扪之则热感潮衰汗出甚则时时恶风,背微恶寒汗出不多,多伴恶风寒腹征口渴引饮腹满胀痛不大便口中和无腹征脉象洪大有力来去皆盛浮缓原文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