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

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

ID:37591109

大小:1.4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2

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_第1页
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_第2页
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_第3页
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_第4页
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宋明理学三教合一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迭起,军阀割据,战争频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这样,伴随着接受佛教、道教的人们越来越多,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探究: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佛教的兴盛2.“三教

2、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在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夺各类信徒的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三家互相渗透。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

3、博物院。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自唐朝开始,一些心志高远的入学志士开始进行对儒学本身的探索,尤其是在国家的分裂、思想的混乱、现实的苦难等背景下,着重注意回答人们对世界、现实问题的疑惑。儒学志士也注意吸收道教、佛教中的某些思想,以不断丰富、创新儒学体系。学者们也极力强调自孔子以来儒家真理的传承系统,既所谓“道统”,以表示与佛、道相异且足以相抗衡的真理传统。“理学”即将诞生。探究:理学的兴起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废弃的历史教训;宋代的

4、“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学者们积极关心国计民生,以创建新儒学作为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程朱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理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1.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朱熹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二程”在哲

5、学义理的阐发和个人性格方面有所异:大程德性宽宏、谦和,在随处可即的日常生活中启发感悟;小程气质刚方、严毅,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程颢像程颐像朱熹像2.主要思想(1)“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同时这种“理”又是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的,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2)“存天理,灭人欲”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3)“格物致知”——把握“理”的方法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6、知至。”问题探究: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3.程朱理学的发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问题探究: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

7、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主要思想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③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发展明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陆九渊王阳明陆九渊哲学“六经皆我注脚”2.主要主张(1)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