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

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

ID:37612768

大小:399.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6

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1页
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2页
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3页
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4页
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朝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散宰相权力D.元朝设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耕作工具的发展之上。耕具改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耕具制作材料的进步;二是耕具种类的变化丰富。从耕具制作材料进步看最能体现耕作技术发展是A.“刀耕火

2、种”到“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C.“耦犁”到“一牛挽犁”D.简单协作到小农户个体经营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隐士、侠客、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4.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C.赋是在战国后期形成的一种词藻华丽的散文D.元曲是散曲和元杂剧合称5.杭州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发现: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3、商帮,这是在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下列关于“特定经济、社会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实力增强B.明清统治者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物C.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D.明清时期商业竞争日趋激烈6.李贽在《焚书》中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对李贽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B.批判理学家们“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C.公开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D.追求生活,要求个性解放的观点7.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

4、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1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衰亡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8.“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9.20世纪初某报曾登山一则征婚启事,其中对应征女性的要求包括: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

5、名门闺秀,举止大方;有从夫之美德等。该征婚启事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婚姻自主的要求②女子教育的普及③删繁就简的婚俗④封建思想的痕迹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从右边两幅图中,可以看出1945年8月八路军进入张家口1948年11月解放军进入张家口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C.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D.中国政府性质的变化11.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C.确立社

6、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12.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13.《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什麽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4.《古希腊史文选》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格拉底看见阿利斯塔库斯为家里有14位自由人挨饿而发愁,

7、却不满格拉蒙家里有许多奴隶为其创造财富,于是询问其原因。阿利2斯塔库斯回答,“因他养的是奴隶,而我供养的是自由人。”“依你之见,你的自由人与格拉蒙的奴隶相比,哪个好些呢?”苏格拉底问。“我认为我的自由人要好一些。”阿利斯塔库斯回答。“这难道不是耻辱吗?”苏格拉底问,“他由于同一些恶人的关系丰衣足食,而你同那么优秀的人在一起却贫困不堪。”从中分析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态度A.歌颂雅典民主制度B.破坏雅典民主制度C.否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