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

ID:37697033

大小:447.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9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_第1页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_第2页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_第3页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_第4页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1卷第6期草业学报15-22Vol.21,No.6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年12月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王蕙,王辉,黄蓉,马维伟(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针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和植被的恢复问题,选取封育19年(人工抚育19年)、封育19年(人工抚育5年)和封育10年(自然恢复)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流动沙地作为对照,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封育管理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流动沙地相比,封育19年沙质草地(人工抚育1

2、9年)植被高度、密度、冠幅、盖度、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0~20cm层土壤容重、0.05~2mm的砂粒含量显著降低,退化沙质草地在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之间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2)封育沙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受坡位影响比流动沙地显著(犘<0.05),封育沙质草地中SOC、氮磷钾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沿上坡到下坡呈增加趋势。3)天然封育+人工抚育措施对沙质草地的影响和改善程度高于纯天然封育措施,它是促进我国北方退化沙质草地恢复的适宜方法。关键词:封育;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沙质草地中图分类号:S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3、:10045759(2012)06001508[13]围栏封育是当前退化草地主要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措施之一。它是人类有意识调节草地生态系统中草食[4][57]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以及管理草地的手段,也是治理和控制土地沙漠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围封能使植物群落组成和主要群落类型发生明显变化,从而提高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811]促进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也能够显著改善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并对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产生重[12,13]要影响。近年来,退化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土壤理化特性动态变化、植被分布与土壤特

4、性的关系,以及不[1418]同退化程度草地的恢复模式研究受到了土壤、环境、全球变化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封育沙质草地分布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关于封育管理措施和土壤理化特性及植被特征之间的关系尚无统一的定论。但从近期[1922]的文献可以得出:草原生态系统中植被与土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统一系统,草地开垦引发了强烈的风蚀作用,使富含营养的细微颗粒被吹蚀,导致有机碳和氮磷养分的损失,采取围封措施后,植被的恢复对土壤养分产生明显的截存和保护效应;然而围封后植被的建立改变了原来沙质草地的水循环,大范围沙地造林甚至会导致

5、已有相邻的湿地萎缩或草地退化,因此固沙植被根系分布受到土壤干旱胁迫的影响而趋于浅层化。沙质草地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土地资源,超过1.34×1082的沙质草地分布在北方的广大hm[23][4,10,1921]地区,其严重的退化/沙漠化已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对退化沙质草地实行围栏封育是区域生态重建的一项重要举措。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甘肃景泰绿洲边缘沙质草地属于我国蒙新高原草原区的一部分,这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对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反应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极小,是长期实施封育管理的一个典型区域,且该地区沙质草地在不同

6、封育管理措施下土壤理化特性及植被特征的变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本试验研究了甘肃景泰绿洲边缘沙质草地在不同封育管理条件下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和植被特征,旨在探讨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植被系统的长期影响,为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的景泰县北部沙漠边缘地区。景泰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甘、蒙、宁三省(区)交界处,收稿日期:20120510;改回日期:20120703作者简介:王蕙(1979),女,甘肃天水人,讲师,在读博士。Email:wanghui@lz

7、b.ac.cn通讯作者。Email:wangh@gsau.edu.cn16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Vol.21,No.6地理位置为103°33′~104°43′E,36°43′~37°38′N,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全县总土地面积5432km2,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大致分为中低山地、洪积冲积倾斜平原、石质剥蚀丘陵和风沙地貌4种类型。土壤类型主要为洪积灰棕荒漠土和灰钙土。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县境内呈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8.2℃,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27.3℃,日照

8、时数2726h,无霜期192d,年均降水量185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年均蒸发量3038mm,为降水的16倍多,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