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

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

ID:37697410

大小:617.3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9

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_第1页
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_第2页
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_第3页
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_第4页
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语言学》第15卷2013年第4期393—404页,北京人称“聚合结构”理论的汉语视角吴建明福建师范大学提要基于对汉语各主要方言的调查,作者发现汉语人称系统的涉数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并可依据第一人称范畴的精细度不同形成排列。这与Cysouw(2000,2009)关于“人称标记聚合结构”在共时分布或历时演变上大致遵循的“第一人称等级序列”类型学发现基本相符。然而,汉语人称系统的一些特点,如包括式的形成平行于从“统一复数式”到排除式的演变,进而在人称系统中形成“非互补性”分布格局,则需要在当前类型学理论的参照下,从汉语的视角作出阐释。关键词人称数汉语包括式类型学

2、1.引言人称(person)是人们言语交际的过程中,用来指称不同言谈角色,即说者、听者或第三方的语法范畴。人称的形式多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不同语言对性、数范畴以及社会功能的特有认知,而数范畴是影响人称最普遍、最复杂的因素。在以往人称与数的研究中,人称系统的涉数结构是较受关注的一个方面。比如,Greenberg(1963:96)基于30种语言,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有至少包括三种人称和两种数在内的代词性范畴”;Ingram(1978:213-47)基于70种语言,认为“6人称、11人称、7人称、9人称”系统是语言中最普遍的人称系统。毋庸置疑,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

3、反映了语言事实,但由于所涉及的样本较小,往往难以涵盖语言间种类繁多的人称标记①及相应的涉数结构。以印欧语为例,在不考虑性范畴的情况下,许多主格人称代词系统具有“三身两数”格局,但依附性的“人称一致标记”却并非如此。在英语、荷兰语(日耳曼语族)和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族)中,依附于(一般现在时)谓词上的人称标记系统就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如例(1):本文自2010年初稿完成以来,得到汉语界学者的良多教益。在此感谢编辑部同志和匿名审稿人的辛苦工作和宝贵建议,也感谢AnnaSiewierska、HilaryChappell、MichaelCysouw、刘丹青、徐丹

4、等学者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真诚帮助。本文得到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Sinotype项目(ERCAdvancedGrant230388)及福建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①“人称标记”不仅包括独立人称代词,还有弱化形式、附缀、黏着成分、零形式、名词等(Siewierska2008[2004]:16-67;刘丹青、强星娜2009)。本刊网址:http://www.ddyyx.tom393(1)英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123团圈器圈冷鲴自卤冷卤②“普遍性”的聚合结构必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语言中,并且是一些语族共同的聚合模式。③图1中,“1、2和3”分别指代言谈角色

5、的说者、听者和第三方,“+”号表示人称角色间的组合关系或复数范畴。394当代语言学2/1+2+3/1+3的复数式;第三类是“仅包括式”,结构中有一个表示“1+2和1+2+3”的包括式,但没有专门表示1+3的排除式;第四类是“包括式/排除式”,结构中有了包括式(1+2和1+2+3)和排除式(1+3)的对立;第五类是“最小包括式/增强包括式”,第一人称1+2,1+2+3和1+3范畴各用不同的形式表述(Cysouw2000:75—86,2009:95;Siewierska2008[2004]:86)。不难发现,汉语的一些人称系统和图1的前4类结构很接近,其涉数结构也

6、呈现逐级精细的变化,如例(2)所示:(2)l+2,l+2争3l+3冒◇嚣I兀你山家西平我兀你遥们家f『话1们+门我你诧恁咱鄯2+3他昂鄯3+3河南获嘉话l+2Irl+2+31+3江西安义话陕西丹风话在例(2)中,西周汉语的三身代词,“我、汝、之”,既可指单数,也可指复数(张玉金2005,2006:83—97,2007;胡伟、张玉金2010a,2010b),相当于“无复数式”结构;长沙话(Wu2005:115-6)拥有较工整的“三身两数”格局;平遥话(乔全生2000:115-6)和安义话(万波1999:154)带一个包括式,但没有专门的排除式,类似于图1的“仅包

7、括式”结构;获嘉话(贺巍1989:263-4)和丹凤话④(孙立新2002:246-59)的涉数区分最为精细,其包括式和排除式形态、语义各异,大致形成互补性分布。然而,例(2)中的人称系统还有一些重要的特征:丹凤话和平遥话的包括式“咱”既可表复数,也可表单数;平遥话和安义话第一人称的两个复数式在语义上部分重叠;安义话的包括式仅表“你我”义(1+2),属最小包括式的范畴,却没有如图1所示与一个增强包括式或排除式并存。这些特征很有特色,但在④丹凤话主要通过调值变化来区分单复数,不采用汉语典型的“人称一词干+数词缀”的复数形式(江荻2010:卜21)。由于其排除式Ou

8、o和单数Ouo仅在声调上差异,似乎符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