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策略

ID:37771475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0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策略_第1页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策略_第2页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策略_第3页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策略_第4页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来源:马程程 2013-12-2013:40:04 人气数:7360编导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摘要:“告状”行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表现。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因素有学前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学前儿童道德情感发展水平、学前儿童的模仿和观察学习。若对幼儿告状行为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学前儿童之间以及学前儿童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学前儿童性格和品质的形成造成影响。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教师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孩子的“告状”;在面对孩子的“告状”教师要先弄清事实,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让求助心理“告

2、状”的幼儿树立信心;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克服厌烦,重视诱导。关键词:“告状”行为学前儿童应对措施一、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分类及表现形式学前儿童“告状”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根据“告状”行为的发生的动机,可把“告状”行为分为以下几类:“告状”行为发生的动机表现形式逃避责任型“告状”幼儿做出不良行为被成人发现后而采取的辩解或指责他人的“告状”行为,意在逃避承认责任。检举型“告状”维护规则或伸张正义而采取的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的“

3、告状”行为。求助型“告状”学前儿童受欺负后为寻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自我表现型“告状”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获得成人认可和赞赏。试探型“告状”意在揭发其他幼儿的行为以试探老师的态度。二、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因素(一)学前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告状”行为的发生受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的影响。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道德发展处于他律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人物规则是权威制定的,是绝对的,不可改变,出现了无条件服从观念。在学前儿童的心里,教师就是权威,以教师的标准为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当对一件事情自己无法做出判断时,自然会寻求老师的帮

4、助,想从教师那里知道正确的判断方法,从而形成学前儿童爱“告状”的特点。(二)学前儿童道德情感发展水平道德情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情感的萌芽,3岁以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情感也逐渐发展起来。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儿童常向老师“告状”就是由道德情感激发的一种行为。(三)学前儿童的模仿和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和观察习得。“告状”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也是社会

5、学习的产物。三、研究背景(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1.3-6岁幼儿“告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属于一种时期的普遍现象。2.在不同活动类型期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多,但在集体游戏活动中发生的较少。3.幼儿“告状”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与幼儿语言发展能力、道德判断水平、规则意识等发展密切相关。(二)主要问题概述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园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教育者明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学前期各种生理的、病理的因素以及社会环境、教养方式和精神创伤等方面的不良影响都会干扰和阻碍学前儿童的发展。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问题很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

6、响幼儿间、师幼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幼儿“告状”行为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显得十分重要。四、案例分析案例一:逃避责任型“告状”在十月份实习过程中,我在中班课间活动时发现安安小朋友擦掉了黑板上的画。老师责问她,她辩解道:“不是我要擦的,是露露让我擦的。”分析:在这个案例里,幼儿不是主动“告状”,甚至让人怀疑她说话的真实性。这从侧面反映了幼儿的德育问题,为了逃脱惩罚,幼儿将责任推向了别人。教师解决措施:老师听到安安“告状”后就说:“露露让你擦你就擦啊?你就这么听别人的话啊?那老师的话你有没有放在心里呢?要专注于自己的事不要去挑拨别人的错,小孩子也要

7、有责任感,做错了就要勇敢承担。”幼儿的行为表现:该幼儿因为做错事常会为了逃避责任而去“告状”,但是老师多数采用“冷处理”的办法,时间久了该幼儿就不再那么频繁地“告状”了。案例二:自我表现型“告状”中班手工课上,老师正在巡视,一幼儿对老师说:“老师,西西把剪下来的碎纸弄得到处都是,你看我,都把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桶了。”分析:有研究显示,每个幼儿都是天生具有“我要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当看到同伴的“不当”行为时,幼儿为了表现自己、获得教师好感、关注和认同而向老师“告状”,以此抬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在幼儿园,常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