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ID:37789236

大小:97.7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作为语录体文章,《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言简意赅,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着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精选了《老子》中七个章节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学情分析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很感兴

2、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2、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老子思想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培养学生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重点: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难点:感知、体悟《老子》思想学说中一以贯之的辩证法思想。教学设计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1、文字文意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2、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时,

3、重点讲授12两则,3-7则已学生讨论质疑解惑形式完成。3、在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方法指导:诵读法:《老子》行文含蓄隐晦,必须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概括法:本节文选涉及到许多相反、相对概念,应加以概括。拓展法:通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体会《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一、导入:道家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我们探求字的本源,在金文中,“道德”两字是这样写的(板书)“道”指那种很远之处可以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宽广大路;“

4、德”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后期在下面加个心字,表示不但如此做,还要如此想。两个字都与“眼睛”“行走”有关,所以,可以说,《道德经》是一部告诉我们如何看世界、指导我们如何在世间行走的文化经典。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聆听老子的教诲。(板书:老子)二、初步感知: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三、具体研读:师:同学们声音洪亮,读的很流畅。可见做了充分的预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初读老子的窘迫和迷茫。---1---同学们普遍对一二两则存疑。那么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二两则,希望能找到解读老子

5、思想的密码。同学们齐读一二两则。(生读)师:在第一则中,老子将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生答:相反)这些相反的概念彼此又有什么关系呢?(生答“相反相成”)老子说:恒也,也就是任何事物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同统一的,既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板书:相反相成)这就是老子的世界观。师:世间最终极的对立莫过于有无了,所以在第十一章,老子用车辆、器皿、房屋作喻,巧妙地说明了有和无的关系。有了器皿这个“有”,才有中空部分,而恰恰是这中空部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房屋也是

6、如此。对于器皿和房屋的比喻,同学们很好理解,对于车辆的比喻,同学们很困惑。老师这里有副图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展示课件)正是中间的中空部分,才使得辐条能够插在毂里。师:通过这三个比喻,我们来总结下,有和无有什么关系呢?到底何为有无相生?(板书“有无相生:有无相对,无生于有,无中生有)结合一二两则,我们了解到老子是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辩证)老子在两千多前,就辩证而客观的看清了这个世界,这样的卓绝的早慧不得不让我们叹服。师:让我们在艺术领域中再寻找一些鲜活的例子来证明老子的大智慧吧。同学们

7、看——(展示课件)《红楼梦》中写林黛玉得知宝玉将与宝钗完婚,吐血而亡。临终时最后一句话是:“宝玉,你好,,”同学们来体会有无相生的妙处。上下文语境和她说出的四个字便是“有”,但省略号处便是“无”。读者获取“有”的信息之后,便于“无”处产生不尽猜想,“你好狠心啊!”“你好不守信用啊!”“你好自为之吧!”“你好痛苦啊!”等等,这种种合情合理的猜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宝玉又爱又恨,又理解又埋怨的痴情女子形象。如果作者将话写完,我们便一目了然,失去了自己的猜想,便索然无味,而且不能刻画黛玉病危难言、含恨

8、而终的柔弱可怜形象。这一例,便可见文学创作中“有”和“无”相生的妙处。师:文学作品的空白,也有多种形式。除了语言的省略,情节的跳跃,还有结尾的模糊。哪位同学们还能列举一个这样的例子?(边城的结尾,)除了文字作品,绘画也是如此。大屏幕展示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师:不但是诗文、绘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