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规范规》宣贯课件

《抗震设计规范规》宣贯课件

ID:37828408

大小:10.03 MB

页数:263页

时间:2019-06-01

《抗震设计规范规》宣贯课件_第1页
《抗震设计规范规》宣贯课件_第2页
《抗震设计规范规》宣贯课件_第3页
《抗震设计规范规》宣贯课件_第4页
《抗震设计规范规》宣贯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震设计规范规》宣贯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版《抗规》应用注意的一些问题•本人已在:北京、吉林、大庆、洛阳、德州、西宁、长春、哈尔滨等进行过演讲•魏利金结构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勘察设计协会特聘教授国家首批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就职:北京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原就职: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魏利金简介教授高级工程师,首批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历任结构室主任、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结构技术总监。85年7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85年8月‐10年8月在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工作2010年9月至今在北京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作一直从事结构设计

2、、审核、咨询工作,组织负责设计过多项国内外大中型工程,对所从事的专业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先后结合工程疑难问题,撰写并公开发表了三十多篇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2009年独著有《建筑结构设计常遇问题及对策》一书,此书已被指定作为注册结构设计师培训教材,先后在北京、深圳、广州、西安、南宁、长沙、海南、银川等地进行过演讲。2011年独著有《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常遇问题及对策》一书;作为特邀评审专家先后参加过多项规范、标准图的评审工作。在建筑加固改造方面获部级重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熟悉本专业的有关规

3、程,规范及PKPM系列软件,并对其有独到的理解,能够融会贯通的应用,了解本专业国外的相关规范及本专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联系方式Emial:weilj601222@163comweilj601222@163.comTel.13601216245先后在深圳西安昆明银川南宁长沙广州北京海口,进行过培训讲课规范用词说明•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用词采用“必须”;反面用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正面用词采用“应”;反面用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正

4、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正面用词采用“宜”;反面用词采用“不宜”或•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现将《抗规》2010版的主要修订内容列举如下:•一:2010版继续保持2001版对89版抗规所发展的某些抗震设计的基本规定:1再次强调抗震设计包括“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调通过概念设计,协调各项抗震措施,实现“大震不倒”。2增加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0.30g的设计要求;3提出不同阻尼比的地震作用和控制结构最小地震作用的强制性要求;4进一步明确概念设计的

5、某些具体要求,从而加强各类结构的抗震构造。5纳入隔震、减震、结构性能化设计的一些要求。6对建筑场地基础设计要求进行了改进(1)将原场地类别I类场地(坚硬土或岩石场地)中的硬质岩石场地(Vs>800)明确为I0类场地,规范中允许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构造的规定只适用于I0类场地。(2)删除”IV”类场地适应高度适当降低的规定;IV类场地的特征周期长,其影响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已得到考虑,可以不再作为影响最大适应高度的因素;二:2010版对抗震分析规定的改进•1.改进了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调整后使钢结构的地震作用有

6、所减少,消能减震的最大阻尼比可取0300.30,除I类场地外,在周期6s以前,不同阻尼比基本不交叉;•2.设计特征周期的调整•对I0类场地,明确其特征周期比2001版I类减小0.05s;对于罕遇地震的特征周期,6、7度和8、9度一样,也要求增加0.05s;•3.增加了用于6度设防的地震动参数;•4.配合大跨结构设计,增加了大跨屋盖结构和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相应增加了地震作用的计算要求,补充了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的原则规定;提出竖向地震作用可采用振型反应谱法、竖向地震为主的地震作用基本组合;•5

7、.配合钢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方法的改进,调整了钢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RE的取值,强度破坏取0.75、屈曲稳定取0.80;三:对抗震概念设计和建筑结构延性设计要求的改进1对不规则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改进(1)2010版明确,本规范3.4.3条规定,只是主要的不规则类型而不是全部。(2)明确将扭转位移比不规则判断的计算方法,改为“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并考虑偶然偏心”,以避免位移按振型分解反应谱组合时,有时刚性楼盖边缘中部的位移大于角点位移的不合理现象。注:此条是参照美国规范IBC的规定修改的;“规定水平力”

8、是指:一般可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偏心。2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划分、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的改进(1)抗震等级的高度分界变化(2)提高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内力调整和构造要求;如:明确甲、乙类框架结构不得采用单跨;柱体积配箍率计算时,对是否扣除箍筋重叠的部分不做要求;(3)提高抗震墙的构造要求;明确抗震墙厚度可按无支长度控制;小震时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4)明确了框架结构设置少量剪力墙的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