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2

中考说明文阅读2

ID:37849781

大小:452.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01

中考说明文阅读2_第1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2_第2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2_第3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2_第4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阅读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备考之说明文阅读复习知识梳理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特点、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分类顺序对象特征方法结构语言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作引用作诠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层进式准确简明说明文知识结构说明顺序三大类:时间空间和逻辑。发展变化有时间;空间顺序看方位;逻辑总分和因果,具体概括皆思维。列举下,分作打,摹诠画。(作引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基础知识1.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

2、文、事理性说明文。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基础知识1.分类2.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1.举例子

3、:用具体事例说明……特点,更有说服力。如:我国的石拱桥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2.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的……特点,使表达更准确。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3.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的……特点。如: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重点强化4.打比方:运用打比方说明……事物特点,更加生动形象。如: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5.分类别:对……分门别类,使说明更有条理性。如:通常

4、情况下,我们将云分为预示晴朗的云和预示阴雨的云。6.摹状貌: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7.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让人一目了然,容易理解。8.下定义:准确严密的说明了……的本质特征。9.作引用:引用资料具体详实的说明……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10.作诠释:对……解释说明,使……更通俗易懂。几种说明方法辨析1.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本质特点;作诠释是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解释说明。2.举例子与作引用:作引用,也叫引资料,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5、;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基础知识4.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6、基础知识4.说明文的语言品析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

7、:(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

8、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基础知识4.说明文的语言品析5.说明文写法分析6.说明语段的作用(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