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历史热点

河北中考历史热点

ID:37850514

大小:996.31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6-01

上传者:U-145848
河北中考历史热点_第1页
河北中考历史热点_第2页
河北中考历史热点_第3页
河北中考历史热点_第4页
河北中考历史热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中考历史热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命题动向及中考热点分析 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命题动向一、试题考查目标的确认二、“知识与能力”类试题的开发1、识记类试题开发2、理解类试题开发3、运用类试题开发三、“过程与方法”类试题的开发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类试题的开发五、史观的考查与开发 一、试题考查目标的确认1、识记目标的试题(记忆的准确性)2、理解目标的试题(思维的深刻性)3、运用目标的试题(能力的综合性) 记忆水平上考察中华民国元年是公元________年。理解水平上考察2005年,台湾国民党代表团正式访问大陆。如果按中华民国纪年,当是民国()A92年B94年C96年D98年运用水平上考察1998年圣诞节,小明的一位亲戚从台湾回大陆省亲,送给他几盒巧克力,盒上标明“出品日期:八十七年八月,保质期十二个月”,小明认为这个巧克力已经不能食用,但小明的奶奶坚持可以吃。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二、“知识与能力”类试题的开发1、识记类试题开发2、理解类试题开发3、运用类试题开发 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图示中的兵马俑,代表了我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这个王朝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再认、再现基本历史概念(2009年武汉市)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正确的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 再认、再现历史阶基本段特征下列哪个场景可能出现在盛唐时期()①胡服、胡食流行②外国留学生来长安学习③经济高度繁荣④长安城里有各国使节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注:本题要抓住唐朝繁荣而开放的特征作答。 再认、再现历史基本线索(2009陕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史实是(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②戚继光消灭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理解类试题开发考察内容的角度来看:理解的各环节背景:国际、国内(或地区)条件:客观、主观;主要原因:根本、主要;客观、主观矛盾:根本、主要、基本、具体特点:显著、基本(或方面)目的:直接、主要、根本(或长远)作用:主要、基本(或最大)性质:一般、特殊影响:正面、反面意义:历史(或长远作用) 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水平(2008陕西)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②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促使了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平(2008陕西中考改编题)从这两幅地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古时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略)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略)①地球的面积增加了②欧洲人的活动范围扩大了③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④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加快了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对不同观点的多元理解水平(2010题型示例)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联合国教科闻组织打算把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之一,但遭到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说“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1)在纪念哥伦布的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态度。 基于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材料: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曾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的有157人,孟子61人,孙中山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1)概括说明孙中山在当时位居第三的主要原因。(2)如果你参加当时的问卷调查活动,除了以上人物以外,你还可能崇拜谁?为什么?(提示:要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基于思维逻辑的判断推理能力(1)从材料中看,当时的中小学生主要崇拜的是哪种思想?(2)调查结果中的孙中山位居第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人榜上有名说明了什么问题? 基于创新意识的实践探索能力如果你是上海《时报》的编辑,对此调查结果做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2分,史实4分,文字2分)注意: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2、联系相关史实,说明观点。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三“过程与方法”类试题的开发“过程与方法”:指学生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如判断、推论、归纳、概括、比较、辨证思维。历史学科本质是思维学科,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辩认推论的能力(2009沈阳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原子能又称核能,1952年,美国尝试利用原子能发电。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到1991年,全球共有420座核电站。下列观点如果与上述材料相符合,请在括号内打“√”,不符合打“×”。(3)新科技革命中原子能成为新能源。() 辨认合理性的能力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对于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有()①实行了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②实现了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③实行了废藩置县的政治政策④实行了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辨认假设的能力史学家认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A.丝绸之路的长度B.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发现C.古籍上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D.丝绸之路沿线的民间传说 辨认、并归纳信息的能力(2009福建龙岩)历史照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图片略)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乔”的笑毛泽东会见尼克松A.中国外交成就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D.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邮票 1、理解信息“表达了什么含义”,“为什么表达这样的信息”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其宗旨是为了A宣扬林肯的丰功伟绩B支持孙中山的辛亥革命C彰显中国人民的抗战D肯定东北属于中华民国 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从中透露出它追求的“建国”理想是A自由民主独立B人民民主专政C君主立宪统治D君主专制统治 2、推理信息“会有什么作用或影响”,以及与其有联系的事物会对此“发生什么反应”。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直接作用是使人们A重温林肯的主张B了解孙中山的革命C了解中国的版图D关注中国的抗战 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的日本统治者是否有可能任其在日本国内流传?A完全可能B也许可能C或许无能D没有可能 3、作为史料,具有什么特性观察下列邮票。作为一则史料,如果有必要确认其真伪,一般而言,最可靠和方便的办法是(图同上,略)A看其是否有知识错误B寻找与它相同的邮票C访问当年邮局老职工D查核专业文献或档案 观察下列邮票。根据其中的信息,这枚邮票最早当发行于A1911年B1937年C1942年D1945年 4、在原题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选择,考查思维过程(1)根据其中的信息,这枚邮票最早当发行于A1911年B1937年C1942年D1945年(2)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类试题的开发考查方式往往是隐性的,防止历史学科政治化和庸俗化。1、健全人格、公民意识和人文素质2、爱国主义情感3、正确的国际意识 健全人格、公民意识和人文素质(2008年陕西)尊重人的、关注人孔子-莎士比亚-伏尔泰(2009汕头市改编题)学完“洋务运动”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正确的观点是()A.它是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目的,是反动运动B.它没有让中国达到富强,是失败的运动C.它以发展近代工业为中心,推动中国发展D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让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爱国主义情感(2008陕西)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正确的国际意识(2009连云港)“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A.弘扬佛法B.民族融合C.中外交往(2009山西)“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一位西方记者对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出色表现做出的评价?()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B.万隆会议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新课改下试题的要求价值立意高知识覆盖大形式要新颖思维含量大五、史观的考查与开发试题三要素——立意:试题的核心情境:求“新”,服从立意设问:求“活”,有思维含量 史观的考查与开发何为史观?史观是我们认识与评价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作为中学历史课程学习的核心。历史课程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前人的看法,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如何知道、诠释或评价这些事实,其中最要紧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育正确的史观。 (1)文明史观认为应该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仍然起作用的东西(2)重点讲人类的进步,以生产力为核心文明史观把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文明史观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3)文明史观强调的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①自然地理环境②制度因素③社会习俗文明史观的主要观点 (4)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整体(5)以文明为考察单位(6)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当中去考察 把文明的交融看做发展的动力(2009山东节选)中西方文化的互相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写出两项宋元时期由中国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文化成就。近代以来,中国积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试举两例。(2)兴起于欧洲的启蒙运动,对东西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世纪末,受启蒙思想影响,西方出现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19世纪末,中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为主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式。(2009年陕西17-18题)以文明转型的方式为主题突出历史上的革命、改革(2009年20-21题)以思想文明演进为核心突出人对自身的认识的演进(2008年22题)以制度文明的创新发展为主题(2009年19题)以中国人在文明转型中的观念变化为主题突出人对工业文明认识演进(2008年23题) 文明史观主要特点重点讲人类的进步,以生产力为核心,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重要。文明史观认为应该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仍然起作用的东西。文明史观强调的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当中去考察既看到人类文明史共性,也看到个性 文明史的线索梳理考点知识1、文明诞生(无考点)2、农业文明的兴起世界:上古人类文明:金字塔、法典、古希腊等中国: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3、农业文明的发展世界:文明交融与传播(大化改新、阿拉伯数字等)中国:晋、北魏、隋、唐、宋、的相关考点4、工业文明的曙光世界:文艺复兴、新航路、三大革命中国:明、清初(闭关锁国、反侵略、巩固边疆) 6、转型期的动荡与探索世界:十月革命、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二战中国:中华文明抗争与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解放战争)5、工业文明的来临世界:两次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社会主义诞生、美国内战、俄日改革、科学成就中国:中华文明的抗争与变革(侵略与抗争、近代化起步)7、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战后美、日、欧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和早期成就(如三大改造等)8、走向21世纪的人类文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中国:中国特色道路发展(改革开放、863计划等) 2010年中考热点预测 一、题型热点材料型试题将成为命题热点试题会以丰富多样的材料性、情景性的方式呈现。一些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真实意思。理解领悟能力较差成为制约学生历史成绩提高的瓶颈。 二、能力考查热点材料处理能力根据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初级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比较、概括)将材料按特定要求进行本质、系统的整理,深刻认识材料反映的现象.思辨能力对观点的判断解释、多角度分析问题、从特定历史情景中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考查的热点以文明史观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演变,注重专题阶段特征、历史事实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考查。不回避已考考点,但会改变考查角度结合时事热点。 历年中考重点考查的考点和角度和谐社会:贞观之治”、唐太宗(思想、启示)开放交流促发展:唐代中外交流(史实、启示);郑和下西洋(范围、作用)丝绸之路作用文明成就:科举制度作用、《齐民要术》;造纸术;都江堰、汉字演变;孔子(仁);墨子民族抗争:林则徐与虎门销烟、西安事变(人物、作用);七七事变(作用) 走向工业文明之路(自强探索创新)近代化探索:鸦片战争(影响)洋务运动(内容、作用);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意义、启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南昌起义(性质);井冈山会师;长征社会主义过渡与探索:开国大典(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人物、意义、内容、启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名称);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一国两制(内涵)、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王进喜 大国崛起及其启示:《权利法案》(作用)《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名称);英国、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历史影响;美国南北战争(领导人、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罗斯福新政(作用)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欧洲联盟;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比较三者实力变化)工业革命:瓦特改进蒸汽机;“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人类一体:新航路开辟(作用)、全球化(3次选择、作用、表现、概念理解、两重性)思想进步:文艺复兴(指导思想)、伏尔泰等 四、考查角度的热点1、政治体制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问题,台湾与西藏等地方问题也是热点问题。◆切入角度:一、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完善的表现。二、地方机构改革(郡县制、行省制)的内容和影响。三、中央与地方(边疆)地区的关系问题,如新疆、西藏问题等。 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法流转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决策◆切入角度:一、商鞅变法时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演变及作用三、明治维新土地私有 依法治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切入角度:一、中国法制化道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和性质。二、世界法制化道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内容比较、作用归纳 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切入角度:一、可从晚清弱国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弱国地位是如何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地位又是怎样逐步提高的这条线索切入。二、也可从建国以来外交成就,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伟大革命)◆切入角度:一、三大巨变的代表性事件二、从上海世博会入手,认识上海的近现代变迁的表现和原因。三、从具体的社会生活变迁角度切入,分析变迁的原因 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化过程;经济工业化过程和体制改革、国际交往密切化过程)◆英国切入角度:一、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二、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日本史切入角度:一、商鞅变法与大化改新的内容,以及对转型时期的秦国和日本的影响二、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对比、分析、归纳 ◆美国切入角度:一、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再到合作的演变进程,变化原因、带来的影响二、从中美共同应对挑战的角度切入,理解中美合作的历史作用。如共同应对法西斯的侵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三、奥巴马切入,了解三角贸易、《独立宣言》和美国民主化发展 思想史内容的考查◆切入角度:一、中国近代化几大运动的指导思想的变迁过程二、世界史上两大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作用、简单的异同对比三、思想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表现 环境、生态意识的考察◆切入角度:一、工业革命的负作用二、全球化带来的生态危机与人类合作 三农问题◆切入角度:一、通过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内容和作用、认识到农业对盛世出现的促进作用二、历代农业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三、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政策的演变和作用 人类交流、合作求生存求发展◆切入角度:一、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分散到整体为开端,以20世纪全球化加速,人类日益成为利益和命运悠关的共同体二、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合作三、大国关系四、日常生活场景切入 科技发展、科教兴国◆切入角度:一、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二、二战后美、日、欧发展的共同原因三、科教文化因素在日本两次崛起中的作用四、中外联系的角度 Saturday,July31,2021预祝各位老师所任班级2010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