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典》总序

《我们经典》总序

ID:37863127

大小:355.4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01

《我们经典》总序_第1页
《我们经典》总序_第2页
《我们经典》总序_第3页
《我们经典》总序_第4页
《我们经典》总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经典》总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們的經典》總序重歸古典—兼說馮、胡異同一我們的經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不是五經,不是九經,不是四書五經,不是十三經,而是現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國古典智慧的書。我向讀者推薦四本書:《論語》、《老子》、《孫子》和《周易》。為什麼我把這四本書當經典閱讀的基本教材,我想講一下我的理由。第一,這四本書,是中國古典學術的代表作。先秦學術是諸子之學。諸子百家,影響最大,是儒、道兩家。《論語》是儒家的代表作,《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作。這兩本書,毫無疑問是先秦思想的代表作。另外兩本也很典型。古代有兩門學問,一門是治國用兵,一門是數術方技。治國無經典(有也

2、不能講),用兵有,《孫子》是先秦兵學的代表作;數術方技,古代有個到處應用的理論,叫陰陽五行說,陰陽五行說也沒有經典,只有《周易》經傳,影響比較大,涉及這個理論。第二,這四本書,年代最早,篇幅最小,《論語》約有15000字,長一點。《老子》、《孫子》、《周易》,都是約5000字的小冊子(今本《孫子》在6000字上下)。其他古書,如《管子》、《墨子》、《莊x|《我們的經典》總序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哪一本都比這幾本大。讀經典,先讀年代早的小書,再讀年代晚的大書,順著讀,效果最好。第三,這四本書最富智慧。中國典籍傳入歐洲,約400年,他

3、們挑來挑去,看中的正好是這四本書,譯本最多。它們比其他古書更能代表中國文化,也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簡單說,我的理由是這三點。二不過,我想把問題說得深一點、遠一點。我希望讀者明白,這四本書,只是一個窗口。它們的背後,還有更宏大的背景。它們只是樣品。我想,沒人懷疑,中國思想史和中國學術史最燦爛輝煌的時代,肯定是先秦時代。這個時代,人才輩出、思想活躍。它和歐洲文明最偉大的古典時代一樣,同樣屬於雅思貝斯所謂的「樞軸時代」(或譯「軸心時代」),也是一種世界性的現象。我們都知道,先秦時代是子學時代,先秦學術是諸子之學。諸子百家平起平坐,是一種自由學術。

4、當時,六經是裝在子學的瓶子裏,是子學的一部分,不像漢代,獨尊儒術,只有六經最重要。漢代學術是經學時代。經學時代和子學時代不一樣。儒經第一,儒子第二(《論語》、《孟子》成為傳記),其他流派依托的各種技術,皆不足道,或存或亡,幸存者,只能降居儒學之附庸。這不是中國古典學術的本來面目。歐洲的文藝復興,是重歸古典,反宗教專制,倡思想解放,不是回到中世紀。1當今侈談文藝復興者,正好相反,此不可不察也。1現在的復古,都是迷宗教、政治和道德,過去叫道統和治統。不是復漢學(漢今文、漢公羊,大吹康子、廖子者流),就是復宋學(程、朱、陸、王)。《我們的經典》總

5、序|xi研究諸子之學,有六篇材料,是骨幹的東西。(一)《莊子.天下》〈天下〉說,天下治「方術」者太多,皆以其學為不可加。〈天下〉所謂的「方術」是古代的技術(比後來說的「方術」寬),即上面說的數術方技和治國用兵之術。它要講的不是這些,而是「道術」。所謂「道術」,是思想,最初,只有「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百家之學,就是從其中散出,「道術將為天下裂」。它講「道術」,主要有六個流派:(1)「鄒魯之士,搢紳先生」,是儒家。(2)墨翟、禽滑釐,是墨家。(3)宋鈃、尹文,是接近墨家的流派。(4)彭蒙、田駢、慎到,是法家。(5)關尹、老聃,是道家

6、。(6)惠施、桓團、公孫龍,是名家。它沒提到陰陽家。(二)《荀子.非十二子》〈非十二子〉不是泛論學術史,他只批評12個人,惡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1)它囂、魏牟,毛病是放縱情性。〈天下〉沒提到。(2)陳仲、史鰌,毛病是壓抑情性。〈天下〉也沒提到。(3)墨翟、宋鈃,毛病是不講差別。前者是墨家的鼻祖,後者和墨家有關。(4)惠施、鄧析,毛病是喜歡詭辯。他們是名家,〈天下〉沒提到鄧析。(5)慎到、田駢,毛病是玩弄法律。他們是法家。(6)子思、孟軻,毛病是假造傳統,偽托聖賢。他們是儒家。荀子是儒家。儒家各派,他最恨子思、孟子,斥之

7、為儒家之罪人。子張、子夏、子游的後學,他也看不上,唯一稱道的,是仲xii|《我們的經典》總序尼、子弓。這篇東西,也沒提到陰陽家。(三)《韓非子.顯學》〈顯學〉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只講儒、墨。先秦子學,早期,主要是儒、墨。儒分為八:(1)子張之儒,即子張(顓孫師)的後學。(2)子思之儒,即子思(孔子孫孔伋)的後學。(3)顏氏之儒,孔門八顏子,顏氏之儒,不一定是顏回的學生。(4)孟氏之儒,即孟子的後學。(5)漆雕氏之儒,可能是漆雕啓的後學。(6)仲良氏之儒,即仲梁子的派別,仲梁子可能是曾子的學生。(7)孫氏之儒,孫氏是孫卿,這是荀子的後

8、學。(8)樂正氏之儒,是曾子弟子樂正子春的派別。孔門七十子,子夏、子游、曾子、子張最後。子思、孟子更在七十子之後。〈顯學〉無子夏之儒,最奇怪。上博楚簡,顏回的「顏」和言游的「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