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ID:37897660

大小:693.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02

《前赤壁赋》_第1页
《前赤壁赋》_第2页
《前赤壁赋》_第3页
《前赤壁赋》_第4页
《前赤壁赋》_第5页
资源描述:

《《前赤壁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苏轼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成熟孕育了苏轼惊世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二、背景提示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

2、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检查预习(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樽()6、愀

3、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三、(二)、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1、属——2、冯——3、缪——4、狼籍——(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手法()嘱缭凭藉互文见义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修辞手法()对偶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修辞手法()比喻四、本文押韵比较自由,只有个别散句不押韵。请同学

4、们在文中标出押韵字并体会换韵情况。参考答案:第一段间天然仙第四段往长第二段桨光方瞬尽慕诉缕妇主取第三段稀飞诗月色竭适昌苍郎第五段东空雄酌藉白鹿属粟穷终风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凌万顷之茫然。()3、渺渺兮予怀()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5、侣鱼虾而友麋鹿()6、正襟危坐()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8、方其破荆州()9、夫水,智者乐也。()10、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倒装句名作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壬戌之秋,七月

5、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开头交代游赏的时间“七月既望”、方式是“泛舟”(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和人物“苏子与客”(于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六、鉴赏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描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风、水。(扣“泛舟”二字。)(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扣“七月既望”)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少焉,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轮明月应作者的召唤,冉冉升起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经月亮银辉的浸染,茫茫的雾气、江水、夜空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着疏朗开阔,无拘无束。兮,兮。《诗经—陈风—月出》(该诗写一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liǔyǒucǎo第二段是过渡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继续描写“泛舟”的欢快心情。“于是饮酒乐甚”——点出“乐”字。是深入一层的写法,并非仅仅为加强突出“泛舟”的欢快心情,主要是为了带出下文感情的变化,以引出一番议论。歌词从《月出》诗生发而来,诗句“击空明兮溯

7、流光”一句已包含着淡淡的哀愁了。为苏轼伴奏的客触景生怀,有感于人生的短促。他按自己的感受吹箫,箫声是一种悲凉的调子,由此引出苏轼的惊讶与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第三段文字,启下写“悲”。“托遗响于悲风。”(抒情)第三部分(从“苏子愀然”至“托遗响于悲风”)写作者内心的苦闷,道出“悲”之因。“悲”从何来?来自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幻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可是作者这种愿望是不能实现的空想,所以才把悲伤寄托在悲凉的萧声里。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吊古伤今,处处表达了一个“悲”字:凭吊英雄人物,自己感到悲;哀叹人

8、生短促,自己感到悲;幻想无法实现,自己感到悲。作者层次清楚地道出了悲的三个原因。注意本段几组对举的概念的寓意英雄与凡夫一世之雄的曹操——渔樵侣友的吾辈宇宙与生命蜉蝣、一粟——天地沧海长江之无穷——吾生之须臾理想与现实挟飞仙遨游,抱明月长终——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第四部分(从“苏子曰”至“而吾与子之所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