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

课件)-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

ID:37952499

大小:1.08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6-03

课件)-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_第1页
课件)-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_第2页
课件)-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_第3页
课件)-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_第4页
课件)-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件)-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行业分析工具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戈小虎概述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由WhillianOsler于1885年首次报道,发病率低,占所有腹主动脉瘤的0.7%-3%。死亡率为5%-44%,死因主要为腹主动脉瘤破裂及脓毒血症。临床表现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三主征:①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②腹或腰背部疼痛③腹部搏动性肿物仅有20%患者有典型表现。8例病例资料我院从2002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8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如下:平均年龄64岁,总死亡率为50%编号性别年龄发热CRP,ESR病原体手术方式结果1女55++肠道菌属-死

2、亡2男55++金葡菌-死亡3女65++结核杆菌-死亡4男78+--原位血管重建死亡5男75++沙门氏菌原位血管重建治愈6男74+-沙门氏菌腔内治愈7男44-+结核杆菌腔内治愈8女68++-腔内治愈病例1女,55岁,高热,腹痛,CRP,ESR均升高,血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入院第3天因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病例2男,55岁,高热,腹痛,CRP,ESR升高,血培养检出金葡菌。病例2拒绝手术,死亡。病例3女,65岁。CRP,ESR升高。确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死亡。病例4男,78岁,高热,腹部疼痛,入院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行人工血管重建

3、,术中见腹主动脉壁周炎症明显,并可见少量脓液,术后抗感染治疗5天,2个月后吻合口破裂出血死亡。病例5男,75岁,高热,下腹疼痛,脓液培养检出沙门氏菌,行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出现人工血管-肠瘘,切除左髂支人工血管,静脉抗生素治疗两周,口服抗生素6个月,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6(术前)男,74岁,高热、腹痛。十年糖尿病病史合并酮症酸中毒,血培养沙门氏菌,诊断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术前广谱抗生素治疗5天。病例6(术后)行腔内治疗,术后抗生素治疗3周,口服抗生素6个月,复查CT,瘤体消失,感染灶缩小,随访10个月,无复发。病例7男,44岁,腹痛,CR

4、P,ESR增高,HIV病史10年,痰培养检出结核杆菌,诊断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破裂。病例7行腔内治疗,术后严格抗生素、抗痨治疗。病例7随访1年,病情平稳。病例8女,68岁,患有肺癌,腹痛、体温38℃。白细胞不高。CRP及ESR增高,血培养无菌生长,CT考虑腹主动脉旁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在暴露肿块过程发生大出血。病例8考虑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迅速行腔内治疗。病例8行腔内治疗及股-股交叉转流。术后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结果阳性,考虑为结核。讨论行业分析工具诊断2001年Oderich提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主要特征为:1.发热、CRP及ESR升高,

5、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2.影像学表现:①局限性不规则的主动脉扩张并不伴有瘤壁钙化②多灶性囊状动脉瘤③主动脉壁周低密度软组织肿块或可见气体④主动脉管径急速扩张3.术中腹主动脉壁周可见炎性肉芽肿或脓液,标本培养阳性.诊断2例误诊,1例误诊为腹主动脉旁脓肿,1例误诊为腹主动脉瘤破裂。术前诊断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如CT发现腹主动脉周低密度软组织影,应高度怀疑此病,并进一步明确。美国一单中心研究1990年3月至2008年8月,44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病原菌沙门氏菌(29.5%)金葡菌(15%)肺炎链球菌(6.8%)结核杆菌(2.3%)致病菌2例术

6、前确诊为结核。 1例术后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结果阳性,考虑为结核。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肠杆菌属沙门氏菌例数1212致病菌可能与新疆地区结核病高发有关致病菌3例结核均表现无发热及白细胞升高;血培养无菌生长;CRP及ESR增高;CT腹主动脉旁低密度肿块。因此,对局限性不规则的主动脉扩张合并腹主动脉旁低密度肿块者。如无感染表现(无高热和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阴性,应考虑结核感染的可能,需进一步明确诊断。3例有严重合并症: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②HIV感染1例③肺癌1例可能是合并症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成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易感因素。手术方式目

7、前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主要有三种手术方式:腔内治疗优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于不能耐受开放手术及需紧急控制出血的患者尤为适用缺点:因未清除感染灶,复发及移植物再感染风险高优点:彻底隔离病灶,最大限度降低复发及移植物再感染率缺点:远期通畅率低,有主动脉残端破裂出血风险(发生率约20%)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优点: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恢复血管正常解剖结构,远期通畅率高缺点:存在一定感染复发及移植物再感染率原位血管重建汇总1993年至2011年共226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报道:ISR:原位血管重建,EAB: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EVR:腔内治疗

8、作者,年份例数平均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死亡率总死亡率Fichelle,19932563ISR(n=21)EAB(n=4)20%24%Sessa,19971870ISR(n=13)EAB(n=5)11%16%M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