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之道贵在“疑中悟”(教研室 王健)

2.学之道贵在“疑中悟”(教研室 王健)

ID:38003079

大小:215.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4

2.学之道贵在“疑中悟”(教研室 王健)_第1页
2.学之道贵在“疑中悟”(教研室 王健)_第2页
2.学之道贵在“疑中悟”(教研室 王健)_第3页
2.学之道贵在“疑中悟”(教研室 王健)_第4页
2.学之道贵在“疑中悟”(教研室 王健)_第5页
资源描述:

《2.学之道贵在“疑中悟”(教研室 王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之道贵在“疑中悟”——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思考东莞市教研室王健【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发突出,学好数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在推敲数学描述、深入追问、对解题过程的不断反思和数学背景的实际探究中,养成思考问题、质疑问题的良好习惯,从中领悟数学本质、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关键词】学习方法质疑领悟1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难于替代的地位,数学素养是21世纪每一位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刻

2、苦,做很多题目,上课听讲也明白,但是数学成绩就是不好,甚至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却毫无对策.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里的疑指的是问题,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1].因此,学好数学,并不仅仅是靠掌握一些结论、公式,模式化地解一些题目,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推敲、反思,即善于思考、发现、提出问题,然后以求实的精神去分析,才能更好地领悟数学,解决问题.2怎样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生成“疑”2.1从对数学描述的分析推敲中生“疑”数学语言是数学

3、思维的载体,是数学思想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其特点是科学、精炼、抽象、严谨.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先要重视数学语言的理解;认真分析其数学描述,就会产生诸多疑问,比如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怎么理解关键词的确切意义、关键词之间存在怎样的制约或逻辑关系等等,然后对这些疑问进行深入推敲、思考,才能更好地把握本质.例如,必修2中“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4、的两条直线”.在分析概念关键词的时候,有学生就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就是异面直线?学生通过其文字描述、符号、图形三个角度反复推敲“不在同一平面内”与“不同在任何一平面内”的区别,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如,在“命题的否定”教学中,学生对“……都是……”的否定,搞不清是“……都不是……”还是“……不都是……”,若仔细琢磨“都不是”与“不都是”所指对象的区别,并分别用集合表示出来,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再如沈恒老师在文[2]中提到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曲线上过点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由于点在曲线上,容易让人以为切点求切线的方

5、程导致不全面,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本题中“过”的表述,致使这条切线可能以点为切点也可能不以它为切点,致使有两解,说明分析问题时要善于推敲数学描述,剖析疑点,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2.2从对数学问题的深入追问中生“疑”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是指在每一问题或内容解决之后,有一次、二次甚至多次提问,它是是对事物深刻挖掘,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善于学习的学生一定善于追问,只有对数学问题不懈地追根究底地发问,才有可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本质.例如,在文[2]中提到,曲线上过点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有两解的问题,学生就要思考为什么是两解?有没有可能出现更多解的

6、情形?这样就提出了另外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过三次函数图像上任一点可以作多少条切线?如此追问下去,过平面内任意一点呢?如此,学生在曲线的切线问题中,不但对“过”与“在……处”的语言描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三次函数的切线问题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又如:“过点的直线交正半轴分别于两点,则的面积为4的直线有几条?”解:设直线的方程为,根据题意有解得,故满足条件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这时就应该思考:为什么只有一条?从画图来看好像有两条.事实上,要使直线交坐标轴于正半轴,则,的面积,由得,故,当且仅当时的面积有最小值为4,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递减,;时,递增,;故面积为4的直

7、线有且只有一条,面积小于4的直线不存在,面积大于4的直线有两条,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如果条件改为直线交轴分别于两点,结论会有变化吗?甚至一般化,若直线过平面上一定点(异于原点)交轴分别于两点,有没有类似的结论?这样的追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认清问题的本质非常有帮助.2.3从对解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生“疑”为什么许多同学花很多时间,做大量的题目,但就是不得解题要领呢?缺少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反思是对解题过程深层次的思考,是进一步深化、整理和提高的过程,是进一步开发解题的智力价值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解题过程的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