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ID:38042543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1页
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2页
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3页
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作者:农建宏 苏国生单位:广西百色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西百色533000【摘要】目的了解不孕不育夫妇中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79对夫妇总共158例血清抗精子(AsAb),同时检测正常育龄人员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孕不育患者组中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24.7%,正常对照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3.8%。不孕不育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子抗体是男女不孕不育的免疫性重要因素,对不孕不育患者检测AsAb是进行有效治疗

2、的前提。【关键词】不孕不育;抗精子抗体;血清  随着环境的变化,不孕不育病人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免疫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抗精子抗体导致不孕不育已成共识;目前大量研究资料[1]表明,10%~30%左右的不孕不育者血液和精浆中存在抗精子抗体。本文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58例来我院检查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同时检测正常育龄人员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158例不孕不育患者全部是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到我院检测的人员;且婚后3~8年未避孕

3、而不能生育者,符合不孕不育诊断标准,生殖系统无器官性病因,年龄在20~46岁,其中男女各79例,共158例;正常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人员,有正常生育史,男女共52人。2.检测方法  空腹静脉采血3ml,待自凝后分离血清进行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试剂由福建三明博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不孕不育患者AsAb阳性39例,阳性率为24.7%,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例,阳性率为3.8%,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1

4、0.81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不孕不育组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见表1。表1不孕不育组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略)讨论  正常生理状态下,男性生殖道有坚固的血睾屏障保护,使精子与机体免疫系统隔离,不产生抗精子抗体,所以精子是一种自身隐蔽性抗原,且具有非常强的抗原性;精子可引起异种免疫或同种异体免疫,其器官特异性抗原引起自身抗精子抗体。当血睾屏障受到破坏时,例如生殖道创伤、炎症、手术等,睾丸或输精管的黏膜表面损伤,巨噬细胞进入生殖道吞噬降解精子并成为激活免疫网络的抗原,刺激男性机体产生AsAb[2]。人体免疫

5、系统识别精子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产生AsAb。对女性而言,精子是一种异物,当女性生殖道有炎症或宫颈糜烂,精子进入机体,使免疫抑制物下降,免疫屏障破坏,女性体内产生AsAb,造成女性不孕不育[3]。抗精子抗体主要有三种,即IgA、IgG、IgM。均存在于男女双方的血液和生殖管道的分泌物中。抗精子抗体可影响男性精子生成,出现少精或无精子,AsAb与精子结合后可使精子发生凝聚、制动,并导致精液液化不良、精子活动力和活动率均下降,影响精子的运输和受精。抗精子抗体干扰精子顶体反应,精子顶体内含有顶体蛋白酶,能促进精子穿过透明带和精卵细胞的

6、结合,AsAb抑制了此酶的活性;抗精子抗体封闭精子顶体膜上的抗原位点(即透明带识别点),抑制精子对透明带的附着与穿透;AsAb与受精时转移到卵膜的精子抗原发生反应,影响受精卵的发育;早期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暂时获得时相特异性抗原,其中某些抗原与精子蛋白及畸胎瘤有交叉免疫性,可与AsAb结合导致流产或胚胎的死亡[4]。抗精子抗体常用检测方法有:浅盘凝聚试验、明胶凝聚试验、试管凝聚法、微量精子制动法、混合抗体蛋白反应法、免疫株试验、抗体夹心竞争ELISA法、酶免定量检测、金标免疫斑点法;金标免疫斑点法具有敏感、快速方便,不需任何设备,

7、容易推广。本资料采用全标免疫斑点法对79对夫妇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结果不孕不育组抗体阳性较对照组高,证实抗精子抗体是男女不孕不育的免疫性重要因素,认为对不孕不育患者检测AsAb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快速的进行检测,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并进行对症下药,能让患者早日康复。【参考文献】  [1]AdegheJH.Malesubertilityduetospermantibodies[J].ObstetGynecolSurv,1992,48(1):1-8.

  [2]蔡群英,王继荣.不孕症原因临床调查[J].齐鲁医学检验,200

8、3,14(3):65.

  [3]缪云萍,陶核,杨华.抗精子抗体及其检测[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65(6):48.

  [4]高绍兴.抗精子抗体对男性生育有何影响[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4,14(1):1-8.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